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图片头条 >> 正文

吕梁山深处:一位老师和六个娃

发稿时间:2019-09-05 15:05:00 来源: 新华网

  王福平老师和学校的部分学生在院子里合影(9月3日摄)。

  黄河岸边,吕梁山上,一位老师,六名学生,组成了一所特殊的“麻雀小学”。

  绵延不断的吕梁山几乎隔绝了杨家洼村民与外面的联系,去县城需要在崎岖的盘山路上行车一个多小时。这所小小的“麻雀学校”——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中心校杨家洼小学,成为村里孩子们读书的唯一场所,承载着山里娃学习知识走出大山的梦想。

  今年39岁的王福平从2001年开始乡村教师生涯,先后在高家沟乡的多所乡村小学任教。2007年,得知杨家洼小学的老师退休,王福平主动申请来到杨家洼小学任教,成为了杨家洼小学唯一的老师。

  12年来,杨家洼小学走出了40多名学生,到山下的学校继续上学。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王福平始终坚守在大山深处的杨家洼小学。每年九月,小学如期开学,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萦绕在学校和山野间。

  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里,乡村教师王福平不离不弃的坚守,让山里娃有了学习的机会。

  “看着孩子们学到知识,健康成长,我特别欣慰。上学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不能把孩子们耽误了。我愿意在乡村小学呆一辈子,这是我的选择。”王福平说。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3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左一)带着学生们升国旗。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在给学生上语文课。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在杨家洼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白珏在认真听王福平老师讲课。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右)在给三年级的学生王慧芳辅导作业。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4日,杨家洼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王维棋(右)从王福平老师手里领取新书。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中午放学后,王福平老师送孩子们回家。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杨家洼小学老师王福平(左)和孩子们走在村里的路上,准备去学校上晚自习。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学前班的王宇瑄(前)在教室里认真做作业。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3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右)和中午不回家的一名学生一起洗菜准备做午饭。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3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右)和中午不回家的一名学生一起吃午饭。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3日,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学校院子里玩游戏。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3日,在杨家洼小学,三年级的王慧芳(右)和五年级的王海如在课间玩耍。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4日,在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王福平老师骑行在山路上,他准备去高家沟乡贺家坡村的小卖部领取高家沟乡中心校同事捎来的新学期课本。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带着学生们在院子里玩耍(9月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在杨家洼小学,一年级学生白珏(前)和二年级的王维棋在体育课上。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3日,王福平老师(右)在体育课上带着学生们在学校院子里跳绳。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晚,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带着学生们朗读课文。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法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王福平老师承担起了课后陪读的任务。孩子们放学吃完晚饭后,到学校来由王福平老师辅导完成当天作业,然后再结伴回家。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2日晚,在杨家洼小学,王福平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法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王福平老师承担起了课后陪读的任务。孩子们放学吃完晚饭后,到学校来由王福平老师辅导完成当天作业,然后再结伴回家。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4日,在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王福平老师骑着摩托经过隧道,他准备去高家沟乡贺家坡村的小卖部领取高家沟乡中心校同事捎来的新学期课本。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9月4日,王福平老师带着领到的新学期课本骑行在回杨家洼小学的山路上。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责任编辑:李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