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图片头条 >> 正文

海归“爸爸”带“娃”创业,回国做公益

发稿时间:2020-01-12 10:12:00 来源: 齐鲁晚报

   在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有这样一个特殊又充满爱心的地方——“同行之家”。在这里,有三十多个患有先天性疾病的特殊孩子,他们学习唱歌、吹葫芦丝、背古诗,还学会一技之长,在创始人许明哲的照顾和教导下,孩子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携妻女回国做公益

  1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同行之家”。“同行之家”创始人许明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他留学韩国并取得了纳米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后来又在美国定居。原本可以过着优渥生活的他,却选择放弃一切,只为归国完成“夙愿”。

  当问起许明哲创建“同行之家”的缘由时,他表示,一是因为自己幼年时,父亲酗酒并时常有暴力行为,夏日的篱笆、冬日的牛棚,反而是让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母亲是个孤儿,无依无靠,“好好守护母亲”给予他成长的力量。这样的经历,让自己想帮助那些遭受家暴、单亲或失去双亲的孩子们。

  另外,在韩读博期间,15个月大的女儿突发高烧休克,医院甚至下达了病危通知。“那时候我就发誓,如果孩子能活下来,我一定感恩,多做善事,报答这一恩赐。”

  幸运的是,孩子醒过来了。所以,在他毕业赴美工作6年后,决定携妻女回国,完成当初的心愿。

  拿出积蓄创立“同行之家”

  从哈尔滨到昆明,许明哲在全国考察了七个城市,最终选择在气候宜人的青岛为特殊儿童“筑巢”。2011年,许明哲拿出数十万元积蓄,在即墨创办“同行之家”。2017年年底,“同行之家”搬到了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他租下一座1000平米的旧厂房,投入40万元,一点点装修改造,为孩子们搭建起新“家”。

  许明哲介绍,这里的孩子从七岁到二十几岁不等,都不同程度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多动症、语言或肢体障碍等疾病,多为青岛各区的特殊儿童和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山东省内其他地区也有慕名而来的。

  “我想给更多的家庭带去希望。”许明哲说,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大都不好,多数父母没有工作,无法保障经济来源。许明哲每天都与孩子们呆在一起,三点一线的生活或许旁人会觉得枯燥,他和妻子却感到幸福而满足。“在这里,他们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我们会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营养丰富的三餐、能御寒的衣服,培养他们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

  带孩子们一起创业

  从最初五六个孩子到后来最多时54个孩子,“同行之家”受到越来越多家庭关注,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他们不时来到这里看望残疾孩子,为他们带来礼物和生活必需品,陪孩子们玩耍,孩子们也在关爱下变得阳光开朗起来。有的志愿者还主动留在这里,教孩子们唱歌、演奏乐器、绘画和游戏,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

  不过,“同行之家”的场地和条件都比较有限。许明哲表示,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更宽敞的地方,有能力招收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感到很有意义,我的妻子和女儿也非常支持我继续做下去。我现在48岁,未来的日子里,我都会投身于此,坚持公益事业。”许明哲说。

  他想要做的还远不止这些。许明哲对2020年及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我想带孩子们创业,教给他们一技之长,等他们成年后可以养活自己。”许明哲介绍,经过两年筹备,“同行之家”现在已经成立了烘焙坊,还可经营茶叶和蜂蜜,孩子们不参与制作过程,但可以进行包装、贴标签和清理打扫工作,从中的盈利可以作为孩子们的劳动报酬。“如果此项事业能发展扩大,这群孩子长大后便可以此谋生,即使父母老去,也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实习生 高雅洁)

责任编辑:刘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