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图片头条 >> 正文

湖北丹江口:小作坊托起山村致富梦

发稿时间:2020-10-21 11:14:2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20日电(胡诚、张潘、夏国燕、刘生辉)初秋时节,雨后阳光洒在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大柏河两岸。新砌的河岸干净整洁,沿岸种着景观树、草坪等绿植。绿水青山之间,习家店镇习家庄白墙红瓦的易地搬迁新居整齐排列,不远处柑橘交易市场车水马龙,扶贫车间一派忙碌,好一幅美丽而崭新的乡村图。

  紧靠易地搬迁新居的是习家店镇垒球棒球扶贫手工车间。面积约80平方米的车间内,今年40岁的孙贵英正带着20几名妇女飞针走线,缝制棒球。

  “家里有6口人,两个小孩都在读书。”孙贵英说,2008年,她和丈夫去福建打工,学习了缝制垒球、棒球技艺。因为在外面打工没办法照顾老人和孩子,于是她和丈夫商量之后,决心回家发展垒球、棒球来料加工。

  “拿回来的球是半成品,我们先把四边粘好,然后搭线穿针。线要两边一样多,两根线一起缝,扎针的时候先右手再左手,拉的时候手要放平,两边要拉均匀,每一针都是这样操作。”在扶贫车间,孙贵英耐心地传授村民技艺。

  “可别小瞧这样一个车间,它一头连接着订单出口海外的福建厂商,一头连接着其它分布在习家店镇23个村的垒球棒球扶贫手工作坊,辐射带动习家店镇及周边7个乡镇1000余名贫困户从事垒球棒球手工缝制,每年承接50万个垒球棒球制作订单。这些小小的手工作坊,成为当地广大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希望。垒球棒球手工作坊的创建人孙贵英,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丹江口市市委常委、习家店镇党委书记苏云辉介绍。

  孙贵英之前在自己居住的习家店镇瓦房槽村开小作坊,因人手不足,一直无法扩大产量。2018年6月,习家店镇在落实“户户走到”工作中了解到孙贵英的苦恼,也了解到在扶贫作坊上班,人工缝制一个垒球0.85元、棒球0.75元,村民平均一天大概能挣五六十元。对留守在家的贫困群众来说,既能家门口就业赚钱,又能兼顾照顾家里。

  在习家店镇集镇习家庄、石门2个安置点,共安置易地搬迁农民1044户、3640人。其中,习家庄安置点安置贫困户664户,2368人,是丹江口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些贫困户虽然搬迁到集镇,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却缺乏稳定的脱贫致富产业。

  能不能把垒球棒球手工作坊搬到习家庄安置点?这样既解决了孙贵英的用工难题,又为安置点贫困户带来就业机会。习家店镇党委研究决定,在集镇安置点免费为孙贵英提供80平方米的场所作为扶贫车间,并配套提供水、电等基础设施。

  扶贫车间建立后,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也逐渐在当地群众中有了名气,吸引了大量易地搬迁贫困户前来学习技术、参与加工。习家店镇因势利导,逐渐在全镇23个村建立了垒球棒球手工作坊,实现村级手工作坊全覆盖,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扶贫车间工作时间非常灵活,上班不用早晚打卡,方便大家接送小孩去学校,还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做。村里的手工作坊也是这样,村民在家做好的产品,会有专人上门收取。”孙贵英说,正因为手工作坊工作的灵活性,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生产,村民收入依然有保障。

  习家店镇还在大柏河对岸新建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以方便更多安置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已有浙江、福建、十堰等3家企业入驻办厂,可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

  “别看一顶小小的蚊帐,前前后后差不多有20几道工序。”在习家店镇蚊帐加工车间,负责人朱子改介绍,蚊帐车间目前有35人务工,主要生产家用蚊帐在网上销售。

  “一个月产量七八千顶,一顶售价100元左右,原材料从江苏进货。”朱子改说,复工复产以来,已经销售了四万多顶蚊帐。

  朱子改之前在广东一家服装厂打工,因为老公患上脑梗,她只好回家务工方便照顾家人。“做蚊帐是按件计价的,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序,上班时间比较灵活,家里有事可以随时请假。”朱子改说。

  今年50岁的习家店镇村民徐清香,在蚊帐车间务工快半年了。徐清香介绍,她每天负责的工序是给蚊帐上管条,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中餐和晚餐可以在食堂免费就餐,她对现在的工作还比较满意。

  在另外一家生产防护服的扶贫车间,负责人姚国汉介绍,“目前车间有50多人务工,都是附近的村民。生产的民用防护服主要是供给武汉的医疗器械厂商。”

  “四月份复工复产以来,订单量还不错。”姚国汉说,防护服扶贫车间对质量和卫生方面的要求很高,车间会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熟悉操作技能。

  据介绍,截至目前,习家店镇已经建设了37个扶贫车间(作坊),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变成“上班族”。小小作坊,托起的是山村致富梦。

  习家店镇安置点旁的扶贫车间。新华网发 陈桐 摄

  习家店镇扶贫车间。新华网发 陈桐 摄

  村民们正在缝制棒球。新华网 刘生辉 摄

  村民们在扶贫车间缝制蚊帐。新华网 刘生辉 摄

  习家店镇防护服扶贫车间。新华网发 陈桐 摄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