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公益 > 文字头条 >>  正文

哈工大(威海)"筑梦童行"实践团:让团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发稿时间:2018-09-12 08: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用乡村支教助力教育扶贫,用青春行动服务乡村振兴。”2018年7月19日,哈工大(威海)“筑梦童行”实践团来自9个院系20个专业共计65名志愿者前往四川南溪区12个乡镇、街道支教服务项目点开展为期1个月的短期支教,团队以“乡村振兴,教育扶贫”为实践主题,结合哈工大工科强校的特色和优势,以“科技启蒙、乡村阅读、职业生涯规划”为三大特色,为留守儿童构建多元支教课程体系,打开孩子们的梦想天窗。

  以党建带团建,支部工作在“三会一课”中系统落实

  “如何带好65人的实践团,服务凝聚65位队员?”“筑梦童行”用以党建带团建回答了这一难题。实践团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团支部,构建“党支部”到“团支部”到“组委会”“队委会(团小组)”的支部管理模式,加强支部团队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党建带团建,用党的思想和方向武装全体团支部团员,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做好团支部的经常性工作。

  在“三会一课”落实上,支部团员大会规模化,汇报支部工作报告和集体讨论实践队各项工作安排,队员们群策群力。团支部委员会定期化,集中处理实践团阶段性工作。团小组会常态化,12个团小组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按照支部工作要求创新小组工作。团课系统化,团课的内容结合实践团工作要求、团员的思想实际和支部建设状况展开团课教育和培训。党建带团建,团旗在党旗的指引下红得更加鲜艳。

  “扶贫振兴+哈工大优势+课程特色”,瞄准乡村支教空白

  “实践出真知,调研明方向”,乡村教育的空白在队员们与数十位当地对接老师的预调研中逐步清晰--“乡小、村小条件所限,孩子们很难接触前沿事物”“乡里、村里没有专业化图书馆,学校的图书室书籍种类老旧”“各种原因,山里孩子们最后走进大学的很少”……

  调研电话里老师们一句句深沉的话语,道出了乡小、村小的条件现状,也坚定了队员们作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形式、科学设计、系统筹备”。两个月的筹备时间里,以“科技启蒙、乡村阅读、职业生涯规划”为三大特色的多元支教课程体系逐渐完善。接着,又经过不断地模拟试讲和课案修改。针对12个项目点的精准需求,各小分队点对点并结合队员特长和专业设计出了相适应的12套教学方案,情暖童心,七彩假期。

  科技启蒙,由“科启童心”科技巡回大课堂和丰富的物化实验、机械设计等课堂组成。科技巡回大课堂充分结合哈工大工科强校的特色优势,从实验室带来了智能机器人、无人智能车、无人飞行器等科技设备,并有相关专业的队员主讲。

  “动手+编程”,通过孩子们实际动手编程操作这些科技设备,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学习科技背后的原理和知识。“科技+普及”,科技大课堂以十九大报告中中国众多最新的科技成果为蓝本,配以丰富的视频、图文,从影、音、图、文四个维度为孩子们进行理论科普的授课。

  科技巡回大课堂已经在“筑梦童行”对接的12个项目点顺利结课,课堂足迹遍布南溪区的各个乡镇、街道,点燃了600多名留守儿童的科技梦想,受到各界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口碑。

  让每一颗阅读的心不冷却

  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在全民阅读的文明风气下,这里的孩子们常常只能对着老旧的图书,渐渐的褪去了对阅读的兴趣。“筑梦童行”实践团在山东九日爱心企业资助下,征集孩子们的心愿书单,为孩子们带去600余本价值近万元的爱心图书,孩子们人手一本,让每一颗阅读的心不冷却,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乡村阅读,队员们积极整理爱心图书和当地老旧图书资源,筹备成“悦读”书库。课程以兴趣阅读、知识阅读、创新阅读为核心,通过孩子自由选择,老师逐一指导的兴趣阅读,让孩子们寻找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养成阅读习惯;通过老师系统讲解的知识阅读,朗读学习经典、做经典文化的传承者;通过话剧表演、演讲比赛、文学朗诵等创新阅读,来巩固孩子们的阅读成果,提升孩子们的自我表现力和自信。
  助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实践团积极对接当地文化部门,整理《当地留守儿童阅读开展建议》为当地阅读文化工作献言献策,为孩子们寻求更大的阅读资源。与当地政府部门展开合作,举办系列读书下乡活动,助力乡村阅读推广。

  让留守儿童敢于有梦

  在面及孩子们稚嫩的眼神,问到这个话题,却很少看到答案。孩子们的话语上的模糊、神情上的羞涩,“未来与梦想”似乎不曾是他们试想过的。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里才接触过名词,队员们细心设计,将专业知识结合课堂互动、角色扮演、性格游戏、视频学习等生动方式,把它带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在课堂互动中初识自我,在性格游戏中了解性格,在角色扮演中找到心仪职业,在专业指导下设想生涯规划。队员们围绕着大学生活、大学学习自制了两个生涯规划体验视频,扶起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志,让每个孩子敢于有梦!

  “高校+政府+企业”的短期支教项目化模式

  政府牵头、高校实施、企业护航的短期支教项目化模式成为“筑梦童行”实践团摸索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的新模式。在本次短期支教项目化模式中,政府方联系群众,宜宾市团委沟通广大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每年在各乡镇持续组织“情暖童心”和“爱心暑托”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并提供相应配套设施和支持;高校方招募志愿者,哈工大(威海)校团委严格选拔、科学管理、系统培训,并积极整合政府方和企业方提供的资源,结合高校特色和优势,经过充分筹备,做出高质量、成体系的实践内容;企业方代表社会力量,山东九日企业作为社会责任强烈的爱心企业,为实践团提供共计2万元的爱心资金和物资,为实践活动高校开展护航,企业方借助高校方作为媒介助力乡村振兴和教育扶贫,也宣传企业品牌、扩大宣传企业影响。

  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共同发力,形成良性互动的短期支教“三角”模式。政府方持续组织教育扶贫项目,提供广阔平台;高校方不断优化团队、创新实践,提升内容质量;企业方注入优势的资源、物力等动力,保障实践推进;形成三角发力、三方共赢的短期支教项目化模式。

  “基层调研+多维授课+立体宣传” 构建多层覆盖的传播途径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实践团队员们深知“扶贫先扶志”,亲身走进基层贫困家庭开展走访,调研困难家庭脱贫情况、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基层脱贫政策、传播基层脱贫思想,扶起贫困家庭“我要脱贫”的志。

  “扶贫必扶智”,孩子的成才往往肩负着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希望。实践团以“科技启蒙、乡村阅读、职业生涯规划”三大特色的多元课程体系,从物、影、音、图、文五个维度开展授课,传授多元知识,扶起每个留守儿童“走出大山”的智。

  从报纸到电视台、从微博到微信、从新闻客户端到新闻网站、从抖音到空间,实践团将教育扶贫的基层动态推向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各个领域,从校级、乡镇、区县到市级、省级、国家级相应媒体都有团队教育扶贫的动态新闻,队员们不仅用青春行动奋斗在教育扶贫的一线,更用新兴媒体思想来传播基层教育扶贫的动态。

  (通讯员 尧帆)

责任编辑:熊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