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芝:用养老金捐资助学近卅载
发稿时间:2019-08-04 14:21:35 来源: 浙江在线
胡瑞芝 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浙江在线宁波8月3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朱研)耄耋之年,在很多人看来早就应该颐养天年。然而在宁波,有这样一位89岁的老人,仍和老伴坚持“忙事业”。
她就是胡瑞芝,和老伴黄斌在宁波助学界早已家喻户晓。两人年轻时曾是战友,黄斌是战士,负责冲锋陷阵;胡瑞芝是军医,负责救死扶伤。
从资助的第一个困难孩子算起,这对革命伉俪已经坚持此项爱心事业近30年。“身体还能支持,我就要坚持。哪怕有一天身体不能坚持了,我也要把这份事业传下去。”胡瑞芝老人说。
近日,胡瑞芝获得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然而她却总说:“我做的不多,做得也不好,我还要继续努力。”
军人时期的胡瑞芝(左)与黄斌(右) 图片来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退役不褪色 从军医到“儿童团团长”
1947年,17岁的胡瑞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军入伍。
“我在军队做医务工作。虽然没到前线打过仗,但我始终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中国军人。”胡瑞芝说。
正是心中牢记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带着中国军人的精气神,离休后的胡瑞芝,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
老伴黄斌今年95岁,19岁参加革命,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几十次。解放后,曾任台州军分区副政委。
1990年起,胡瑞芝和老伴在马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组织他们去部队参观;为孩子们举办书画展,送《小兵张嘎》《闪闪红星》等革命题材碟片,唱革命歌曲,二老俨然成了“儿童团团长”。
谈及离休后仍然发挥余热的原因,胡瑞芝的回答甚是干脆:“我在党旗下宣过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即便退役了,我还觉得自己是军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我希望能为培养他们尽一份力。”
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胡瑞芝和老伴看到一盘反映贫困山区生活的录像带。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不能上学的镜头,使他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胡瑞芝当即写信给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动提出要资助贫困的孩子读书,并很快和丽水景宁县的5个孩子结了对,使他们重返校园。
从此,两位老人资助贫困孩子的“事业”再也没有停止过。“我助学,是为了培养后代。”胡瑞芝经常这么说。
不仅是省内的孩子,胡瑞芝老人还通过宁波的援藏干部牵线搭桥,先后与西藏11名孩子结对;又通过贵州有关部门,和那里的12个孩子结对……只要看到报纸和电视上的助学活动,她和老伴总是积极参加。
帮困助学需要真金白银。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两位老人的养老金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寄给孩子们的钱也越来越多。两位老人对贫困学生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斤斤计较”,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子女“责怪”他们过于节俭,胡瑞芝老人却总是说:“做人不能忘本,我们的养老金是国家发的,一分一厘都来自于人民。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困难孩子上不起学,我们用养老金去资助,也算是回馈社会和报答人民。”
受资助的孩子给胡瑞芝的回信 图片来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助学也助心 始终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们多数是从小学开始和两位老人结对。胡瑞芝每年给孩子们寄去一定的生活费,直到孩子们考上大学。
不仅是经济的无私资助,胡瑞芝还常常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方式,与受助学生长期保持联系,与他们谈心、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思想困惑。
离自己家近的,她就和老伴一起,坐公交车上门看望;离她家远的地方,就和他们保持书信联系。每次写信,胡瑞芝总不忘在信中夹上一张邮票,以方便孩子回信。
从1992年至今,她写给孩子的书信有1900多封、50多万字。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这位老党员、革命军人对孩子们的深情关心和殷切期望。
2005年,胡瑞芝和老伴为了看望山里的孩子,还专程去过一次贵州。两位老人买好火车票后,才告诉儿子自己的打算。“我母亲那年75岁,父亲81岁,两个老人买了硬卧票去贵州,火车要整整坐3天。”他们的儿子黄先生记得,当时想阻止父母的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就打算给老人换成软卧,无奈车票早已售完。就这样,胡瑞芝和老伴带了些干粮,出发去了贵州。
一个多星期之后,看到两位老人平安归来,精神状态似乎比去之前还要好,子女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胡瑞芝与老伴先后结对了300多名孩子,资助金额高达260余万元。帮困助学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西藏的孩子寄来洁白的哈达;贵州的学生传来亲切的问候;节假日,小朋友们在家长带领下喊着“奶奶、爷爷”来家里慰问,大学生通过微信、QQ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每当听到孩子们学习成绩进步、高考金榜题名、毕业后找到工作等喜讯……老人都非常欣慰,打心眼儿里替孩子们高兴。
在日前举行的宁波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胡瑞芝面对镜头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愿意为共和国作出最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