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90后”女生3年送40名流浪者回家

发稿时间:2019-09-07 14:25:15 来源: 广州日报

  十多年寒窗苦读,不少天之骄子在大学毕业后都梦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而25岁的广东财经大学毕业生陈勤英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做一名关爱外来人员的志愿者,在尚丙辉工作室为“街友”们寻找回家的路。仅3年多,她已帮助40多位流浪者回家。

  春节无休 帮助父子团圆

  2014年,广州第一个由一名外来“收买佬”的名字命名的“好人工作室”——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揭牌成立。在工作室筹划成立前,陈勤英在一名志愿者朋友的带领下拜访了尚丙辉。“一个普通人的力量可以这么大?我是不是也可以像他这样帮助别人?”在尚丙辉的感召下,毕业以后,她不顾旁人劝阻,一定要来这里当一名全职志愿者。

  陈勤英的上班节奏不是 “朝九晚五”,而是随时随地都在忙碌的途中。流浪者们经常到晚上9时之后才回到栖身地,在每周7天时间里,陈勤英至少会出动四五个晚上,沿着大街寻找流浪者,直到深夜她才回到出租屋。若不是因为客观原因没法在工作室留宿,她甚至可能“安家”在这里。

  “旭江,你到底在哪里?”2017年春节,来自陕西咸阳市的六旬老人张仓满坐了31个小时的火车千里迢迢来穗,只为了寻找失联4年的智障儿子张旭江。几天前,有志愿者发现他在广州街头流浪,尚丙辉及时去探望他,给他送饭菜和干净的衣物,嘱咐他千万不要离开,没想到他又走了。这让志愿者们无比懊恼。得到消息后,老父亲就匆匆赶来,寄住在广州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焦急地等待寻人的消息。

  为了帮助老人圆寻子心愿,陈勤英发动全城一两百名志愿者、无数爱心网友加入帮老人寻子的爱心行动之中。过年期间,大街小巷的商铺里都在放着欢快的歌曲,陈勤英没有时间去给自己买点年货,也无法回老家和家人团聚,心里只牵挂着这对失散已久的父子。从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八,她都是早上7时出门去找,晚上11时才回去,冒风、冒雨、冒寒满城寻找。

  苦寻无果下,陈勤英想了一个办法,向媒体进行求助。当时报道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上被大量转发,收到了各种线索,她整理分发给志愿者们,大家分头出发赶到好心人提供的地点去核实,“不管多远,我们都在第一时间赶过去。”

  终于,热心街坊周先生无意间在猎德发现了张旭江的踪迹,陈勤英立即前去寻人,苦苦把张旭江留下来,终于把他交到了父亲手中。父子相认的场景让人们无比动容,她也感动得流下热泪。

  饱含爱心 助警方解救多名被拐聋哑人

  随着助人经历越来越丰富,陈勤英对于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看法。她认为,帮助流浪者不应该仅仅是送衣服送食物解决温饱,更应该帮助他们真正脱离困境。

  2018年,一名在羊城流浪的聋哑少年何杰引起了陈勤英的注意。当时他向志愿者们求助希望回家,还写下一个“家人”的电话号码。然而细心的陈勤英发现,他的残疾证是假的。“家人”接电话的语气也不对劲,当说要把何杰送到派出所相认时,对方还立即挂了电话。何杰在旁听到打电话,脸上的表情也十分害怕。

  “他一定是有什么苦衷。”陈勤英想。她问何杰老家在哪里,在电脑调出中国地图,让他在地图上认地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何杰一直找不到家乡地址,只是在纸上写下“下场”“想家”字样,他们在电脑上真的搜索出来何杰的家乡——云南省下场村。当地派出所得知何杰在广州的消息又惊又喜,何杰被拐后,何杰的家人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他。如今帮何杰寻回家人,整个大家族都高兴得不得了。

  然而,好刨根问底的陈勤英还是没想通何杰的害怕神情从何而来。通过手语志愿者和何杰反复沟通才知道,何杰在2017年11月被女子带去一个行乞组织,这个组织强迫许多残疾人拿着假残疾人证书出去进行“爱心捐款”工作,每天任务的起点是500元,少于500元就要罚站、罚跪、挨打。何杰是趁领队不注意的时候逃出来的。

  在陈勤英的耐心说服下,何杰和家人们愿意配合警方出击抓获在东莞乞讨的组织。她立即联系了东莞的志愿者,和何杰一起前往东莞石龙一带,一条街一条街辨认团伙的聚集地。通过何杰提供的信息,警方最终成功抓住5名犯罪嫌疑人,并解救出七八名聋哑残疾人。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陈勤英参与帮助40多名受助者回家。“帮助人是快乐的,这条路我还会继续走下去。90后公益人,将是构成中国公益社会的重要力量。”她说。

  做公益虽然有工资,但并不高。陈勤英经常把牙缝里省出来的钱拿去帮更多的人。何宝泉老人是尚丙辉帮助的老年人之一,他此前在外流浪,没有家人赡养。自打陈勤英来工作室后,她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省出来一部分给何宝泉:“一个月三百块钱不多,可能是我们出去外面吃一顿饭的钱,但那是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我们不帮助他,他就要流浪了。”

责任编辑:叶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