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五年“破茧” 十年“成蝶”
——鄱阳县古县渡镇汪家村党支部书记汪有明的“五年计划”

发稿时间:2020-04-29 11:24:00 来源: 江西日报

  这是一块红色热土,年仅28岁的革命烈士汪辰用生命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如今他的家乡成了鄱阳湖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一个百年古村,每年昌江河内外赛龙舟、饶河调、板桥灯等风情民俗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这是一方创业平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让这里的村民做起了股东、当起了老板。

  这里是鄱阳县古县渡镇汪家村,一个曾经的“十二五”贫困村,如今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西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称号。

  这一切,离不开汪家村村支书、村主任汪有明的“五年计划”。他凭借多年在外闯荡的见识和做企业的实干,将汪家村谋划成了村民津津乐道的“果蔬家园、红色家园、生态家园、文化家园”。

  4月16日,记者驱车来到汪家村,感受汪有明的情义、谋略和担当。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外兼修提颜值

  汪家村是“十二五”贫困村。2008年,原村支书与原村主任互有嫌隙,村党支部人心涣散,加上常年洪灾困扰,村民怨声载道。

  那时,古县渡镇党委负责人“三顾茅庐”,邀请乡贤汪有明为家乡出谋划策。

  汪有明起初认为,自己做企业开宾馆年收入近百万元,小富即安,不愿掺和家乡事。但镇干部一席话让他有所触动:“作为党员,不能忘党恩,更不能忘记养育你的老家,你应该为家乡做点事。”

  汪有明决心挑起重任。首先召集全村党员,听听他们的建议。有党员说:“村里排灌站年久失修,每年洪涝灾害,庄稼很容易被淹。”有老党员说:“晚上漆黑一片,村里有路难走,还有蛇出没,希望村道上有路灯。”……

  汪有明当即承诺:一定会实现大家的愿望。但他也提出要求:“请大家要团结一致,不能再内耗,一切向前看。”

  2008年11月,汪有明从村民切身需求入手,规划出第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五年计划”。

  村里头等大事就是修路,由于申请项目需要时间,资金不能快速到位,他就带头捐款16万元,还垫付50万元,先后硬化了通村公路和户户通巷道;2010年,他再次垫付50万元,安装路灯和景观灯208盏,这让隔壁村民羡慕不已;

  2012年,他推进全村安全饮用水改造,继而引导村民在全县第一个进行“厕所革命”,拆除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

  让村民更吃惊的是,革命烈士汪辰的故事被他搬进了公园、走进了农家书屋,打造成了鄱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说:“汪辰的故事是家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最好结合,我要让汪家村成为鄱阳湖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二个“五年计划”:培育四大家园

  2014年,汪有明开始谋划下一个“五年计划”,把汪家村打造成生态家园、果蔬家园、红色家园和旅游家园。

  围绕建设四大家园,2015年他干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在全村推行殡葬改革。汪有明父亲找到他说:“你在村里做什么事情都好,千万不能掘坟挖墓,那是要背一世骂名的。”

  汪有明想了又想,他听意见找方法,为此还来到浙江温州取经。想通之后,他找到老党员、长辈摆事实讲道理,并拿出南山陵园的设计图纸。汪有明说:“村前屋后的耕地再也不能用来做墓地了,要给子孙留口饭吃。”

  2015年,汪有明带头行动,将祖坟迁移到公墓,村民纷纷跟随。2017年,全村340余座乱埋乱葬的坟墓全部被迁到公墓,且无一上访和纠纷。

  殡葬改革推行成功后,汪家村迎来了大发展,齐整的徽式民居、开阔的柏油马路,亭台楼阁、轩榭廊舫、草绿花繁,宛若昌江河畔的生态明珠。

  村民思想改进了,汪有明因势利导发展大棚蔬菜和生态果业,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贫困户与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村集体和贫困群众资源变资产,贫困户务工“挣薪金”、入股“拿分红”、土地流转“获租金”。目前,全村大棚蔬菜400亩,总产值200多万元;生态果园已种植水蜜桃、葡萄、柑橘等100亩。2019年,贫困户人均收入达5300多元。

  汪家村成功申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建起了占地15亩的红色主题公园,其中有红色文化陈列馆、汪辰烈士纪念碑等。今年4月1日,鄱阳县纪委监委组织30多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前往汪家村开展廉洁家风教育活动,这里俨然成了鄱阳县的红色家园。

  依托生态家园、果蔬家园、红色家园的丰富内涵,汪家村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2016年成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每年游客超过15万人次。

  第三个“五年计划”:打造三个“驿站”

  “现在年纪大了,很多事容易忘,但村里32位80岁以上的老人,我时常惦记着。”汪有明对记者说,“我正在着手第三个‘五年计划’。”

  汪家村第三个“五年计划”其实已经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有所铺垫。汪有明在搞活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重点关爱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打造留守儿童成长驿站、居家妇女生活驿站、空巢老人幸福驿站三个驿站。

  目前,依托村儿童之家,汪家村设置了留守儿童成长驿站。2017年至2018年,在省慈善总会的关爱留守儿童资金帮助下,建成儿童之家后,配备了图书、电脑、益智玩具等设施,由老师、村干部、志愿者等担任假期辅导员。“虽然硬件上去了,但服务仍需加强。”汪有明说。

  在村妇女活动中心,汪家村盘活了居家妇女生活驿站。2018年,汪有明向县团委争取2万元文化活动资金,通过购置设备、提供场地,由妇女自主学习歌舞、戏剧、鼓乐等,汪有明希望村里的歌舞队能走出乡镇,迈上更大的舞台。

  凭借村养老中心,汪家村打造了空巢老人幸福驿站。2017年,汪家村把村文化馆一楼改建成汪家村养老中心。按照聚老、养老、乐老、孝老的宗旨,在养老中心添置了健康设备、娱乐设备,开展健康体检等活动。“我也快退休了,我希望能打造一个可持续的颐养之家,为现在的老人,也为未来的自己。”汪有明看着远方说。(陈化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