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飞出“扶贫鸽”
发稿时间:2020-06-18 11:30:08 来源: 北京晚报
小小的鸽子已经成为了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白富慧是硒鸽基地的“冠军”选手,这里也是她脱贫致富的起点。如今按照白大姐的话讲,“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新疆小伙子买买提正在孵化车间学习技术,阜平硒鸽基地的扶贫模式将复制到更多的地方。
成功孵化的小鸽子会再次放回鸽舍,由鸽子“父母”抚养长大。
鸽子的喂养,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饲料也是精心配比而成的。
在养殖基地,还有大片的中草药种植区,如今在基地里,饲料加工,硒鸽养殖、鸽粪加工、草药种植……一个循环生态产业链已经成行。
能养鸽子挣钱,还月入上万元,对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草场口村村民白富慧两口子来说,那是以前压根想不到的事。
“我们这儿没有养鸽子的传统,以前别说吃鸽子,见都没见过。”系着长围裙,一头一身鸽毛,在鸽舍里认真照料鸽子的白富慧提起自己的工作,“跟做梦一样”。
从空中俯瞰,中国·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颇具规模。这里布局清晰地切割出中药种植园、硒鸽养殖区、有机富硒果蔬示范园、繁育鸽舍等大大小小十余个产业块。整个产业基地共育有55万对生态高效硒鸽,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依托北京市西城区帮扶建成的全国最大的硒鸽产业扶贫富民示范项目。
2018年,白富慧成为首批到此工作的工人。当时,她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七口人,两位老人三个孩子。人多耕地少,老人还常年患病。
怎么才能脱贫?不仅是白大姐发愁的问题,也是阜平和北京结对帮扶部门都在努力寻找的答案。
阜平县位于京西南200多公里的太行山深处,“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少,人均不到一亩地,曾是河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随着京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推进,阜平县与北京市西城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来自北京的对口帮扶项目纷纷在这里落地生根。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和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共同推动下,2018年4月,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野谷健康产业集团将旗下硒鸽养殖项目落地阜平,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集合体。这里不仅培育出了全国首个通过认证的肉鸽原种“天翔一号”,还囊括了包括饲料加工、鸽粪加工、中草药种植、特色餐饮、观光旅游、食品深加工等一系列产业元素。
硒鸽基地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项目全部投产后,将稳定就业2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人,年均工资收入5万元。此外,该项目使用京保扶贫协作资金2770万元,每年将缴纳5%资产性受益,为383名贫困户创造公益岗位。
到这里工作,打开了白富慧一家脱贫致富的第一道门。去年,她家作为水库移民又和村里集体异地搬迁到了新城,全家分了两套新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白大姐是硒鸽基地的“冠军”选手,她负责的鸽舍里有1800对肉鸽。走进鸽舍,“咕咕”声一片。每个鸽笼都是“一家子”,一对大鸽子带着两三只小鸽子。每一个鸽笼前,她都要停下仔细查看。白大姐照料鸽子有一套,好的时候她的鸽舍一个月能出3000多只乳鸽,月薪能挣7000多元。看着媳妇儿收入高,她爱人也跟着进来学技术、包鸽舍。两口子现在一个月收入过万。像他们一样,在这里工作的当地劳动力已有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0人。
这些天,硒鸽基地里还来了新面孔,新疆小伙子买买提和他的小伙伴一起,来学习全套的肉鸽养殖技术。当天的鸽子蛋送到孵化车间,买买提聚精会神地拿着小手电,一个个照蛋检查。
这是野谷健康产业集团负责人刘福才刚从新疆参加养鸽扶贫项目招投标带回来的新成果——阜平硒鸽基地的扶贫模式将复制到更多的地方。(记者 金可 文 甘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