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父女接力 为戒毒康复人员“搬大山”

发稿时间:2020-06-27 11:23:05 来源: 解放日报

  6月的正午,阳光毒辣,走在马路边也能感受到一股蒸腾的热气。把今天的报纸投进信报箱,阿伟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骑上电瓶车赶往下一个地点。他要趁中午尽快把报纸送完,下午4点之后才能腾出时间完成送快递任务。

  “每天风吹日晒,确实有点辛苦。”阿伟说,不过,他很满意这份工作,每个月不仅有5000元收入,还有5天假期,比从前四处打零工强多了。5月份上班以来,他工作得非常认真。

  看到阿伟每天忙忙碌碌,上海奉贤区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负责人朱春兰也很欣慰。正是她在阿伟因有吸毒前科找工作处处碰壁时,伸出了援手,介绍他去镇上的邮局应聘。

  在青村镇乃至奉贤区,“朱师傅工作室”可谓大名鼎鼎。十几年来,这间小小的公益服务社帮助了数百位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就业困难者找到工作,开启新生活。

  “朱师傅”是个热心肠

  最初,工作室的主人不是朱春兰,而是她的父亲朱光辉。

  “朱师傅去哪了?”“朱师傅在吗,我儿子找不到工作了……”去年,不少人慕名打来电话或登门拜访,却意外得知“朱师傅”朱光辉已经于2018年6月不幸因病去世。在青村镇,朱光辉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2007年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后,他很快发现,那些有正当工作的帮扶对象,复吸率要远低于无业人员。从那时起直到去世,他便一直在为戒毒人员的就业之事奔忙。

  为了让帮扶工作更规范更专业,在镇里的支持下,2012年6月,“青村镇青莲朱师傅就业援助中心”正式成立。2015年,又成立了公益组织“上海奉贤区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目标是立足青村,服务全区戒毒康复、刑满释放以及其他待就业人员。到朱光辉去世,服务社共推荐失业人员13612人次,成功推荐3697人,其中戒毒康复人员118人、刑满释放人员121人。

  女儿接过金字招牌

  在80后朱春兰的记忆中,父亲朱光辉一直是个大忙人。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朱春兰一直很支持父亲。2007年1月,朱光辉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禁毒志愿者,之后,吸毒人员也成为他的帮扶对象。这次,朱春兰没有像以往那样支持他。

  “说实话,我害怕。”当时朱春兰已经在镇上上班,在她的心目中,吸毒人员就是“危险”的代名词,她不想让父亲和他们打交道。她的意见,朱光辉没有听。

  从朱春兰当时的反应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是如何看待吸毒人员。要想让企业接纳他们,谈何容易?年过半百的朱光辉业余时间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拜访青村镇及周边的企业、商店、工厂,一家一家自我介绍,留下企业负责人联系方式。时间一长,记满了整整一本笔记本。

  “十几年间,镇子周边的企业他都跑了个遍。”如今,这本封面快要脱落、即将散架的笔记本被朱春兰小心地保存着,“这是父亲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

  随着时间推移,朱春兰发现,父亲常打交道的帮扶对象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凶神恶煞”。朱光辉去世后,服务社随之关门。眼看着“朱师傅”这块十多年的金字招牌就此消失,朱春兰于心不忍,她不想让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无人继承。于是,当奉贤区禁毒办找到她,希望她“女承父业”,接过“朱师傅”这个名号时,她答应了。

  当时,朱春兰正在一家外企担任文员,毅然决定辞职去当一名禁毒社工。

  2019年7月,时隔整整一年,“朱师傅公益服务社”再次开张。

  “小朱师傅”也能行

  “小朱师傅”能行吗?不仅是帮扶对象,就连朱春兰自己,一开始也没有信心。

  得知“朱师傅服务社”又开张了,小顾再次找上门来。他曾在朱师傅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虽然戒断了毒瘾,但改不了爱打牌的毛病,早上多次因起不来而迟到后,被用人单位开除了。朱光辉在世时,曾给服务社定下规矩,不仅要帮忙推荐工作、修改简历、传授面试技巧,还要陪同面试,帮助维权,一条龙服务。这是因为不少帮扶对象有自卑情绪,容易临阵脱逃,或者在遭遇不公后自暴自弃。

  朱春兰也继承了父亲留下的规矩。陪同小顾去一家企业面试流水线工人时,正好下着雨。小顾进屋面试,朱春兰便打着伞在雨中等着。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小顾终于从屋里出来,满面笑容。朱春兰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7人次到朱春兰的服务社登记寻求就业帮助,其中绝大多数都曾是吸毒人员,朱春兰已经帮助其中13人顺利找到工作。“父亲的名声真的很响,给我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刚开始时,朱春兰按照父亲的笔记本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挨个联系企业,对方听说是“朱师傅”的女儿,往往欣然应允。

  接手服务社时间越久,朱春兰越能体会到父亲的不易。

  “其实有些帮扶对象已经十几年没碰过毒品,早就戒断了,但档案上永远留了这一笔。”朱春兰说,她曾经遇到一位吸毒者哭诉,因为和他人发生争执,对方把他10年前吸毒的事举报到公司,公司因此把他开除了。

  “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很难搬动。”朱光辉在世时,面对企业的担忧,他会出面替这些吸毒人员担保,企业也愿意相信。

  “今年受疫情影响,推荐工作很困难。”朱春兰坦言,刚接手半年就遇上特殊时期,让她深感压力,但她不曾放弃。平时闲暇,朱春兰也会像父亲一样,骑着电瓶车在附近转悠,看到哪里新开了家超市亦或公司,便上前加个微信,留个联系方式,回来后整理成电子表格,这份笔记“和父亲那时相比,科技含量高了些”。(记者 王闲乐)

  原标题:奉贤区有个“朱师傅工作室”,十几年来帮助数百位就业困难者找到工作开启新生活

  父女接力,为戒毒康复人员“搬大山”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