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别样暑假——人大学子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发稿时间:2020-08-20 13:39:1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题:别样暑假——人大学子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阿姨您好,您袋子里装的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需要分类投放在红色垃圾桶里。”暑假期间,家住北京市青龙桥街道林科院社区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朱弋天,一大早来到社区担任“桶前值守”志愿者,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今年5月1日起,北京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今年暑假,中国人民大学871名在京大学生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团队。身穿蓝色马甲的大学生深入北京社区,化身为垃圾分类宣讲员、指导员,让“志愿蓝”在绿色北京建设中展现青春风采。

  家住房山区阎村镇的人大环境与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徐术,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对社区各类垃圾回收容器的比例设置、垃圾回收运输的具体方法等提出了优化建议。“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我才深刻理解,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物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深度协同,是对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他说。

  “能让街坊邻里多看一眼宣传海报,就能在大家心里多埋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家住石景山区的人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张欢雨,在开展桶前值守服务的同时,还发挥自己在平面设计方面的专长,为社区设计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的宣传海报。

  人大青年志愿者协会还与人大社区居委会联合推出“校园就是家园”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在校大学生走进人大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此,学校还专门为志愿者配发了防疫防暑物资,保证他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开展服务工作。

  “人大社区里老年人居多,仅靠网络宣传和展板介绍,很难将垃圾分类的详细标准和具体办法传递到居民心里。因此,我们暑期留校学生组成了‘桶前值守’服务队,用‘讲给你听’的方式,帮助社区居民养成绿色新风尚。”人大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诚表示,参与这次志愿服务活动让这个暑假充实而有意义。

  这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忘的环保实践。在志愿者岗前培训的讨论会上,人大教育学院学生张鹏飞说:“包裹厨余垃圾的塑料袋,需要跟厨余垃圾分开投放,我自己在生活中就经常忽视这点,参加培训后我才发现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

  “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是引导师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认同绿色发展方式、建设绿色家园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表示,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垃圾分类蕴含的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价值,在推进首都城市治理的法治、精治、共治中做贡献,让美好生活需要与新发展理念在身体力行的绿色行动中得到统一。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