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海事大学的送水叔叔

发稿时间:2020-08-24 11:20:23 来源: 解放日报

  黄曙光在仓库里忙着整理回收来的饮水机。

  上午10点,上海海事大学南区毕业生宿舍楼。烈日当空,没有风,树木懒洋洋地站着。知了在枝头鸣叫,像是替烈日助威。

  毕业生们的行李早已全部搬空,宿舍楼里空荡荡的,说话都能听到回声,只有送水师傅黄曙光忙碌的背影不时闪现。

  他是一位普通的送水工,在上海海事大学干了13年;他是学生们眼中可爱的黄叔叔,每年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他都免费帮助学生驳运行李;他是多位贫困学生眼中的好心人,几年来,他先后资助了八名贫困生;他是妻子眼里的“黄雷锋”,这个称谓,被妻子开玩笑叫了很多年;他是一位退役老兵,一位有将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

  他十几年如一日,把平凡的事做成了不平凡。

  送水叔叔意外网红

  短袖、一条洗得快褪色的牛仔裤,再加上一双凉鞋,是黄师傅夏天的标配。暑假的校园,人很少,却是黄师傅最忙碌的日子。

  双手拎着四台饮水机的黄师傅,步伐并不轻松。从六楼到四楼,豆大的汗珠已沁出额头。他脖子上挂着一块毛巾,从早上8点半到10点,短短一个半小时,这块毛巾已被汗水浸透,轻轻一拧就能拧出水来。

  学生离校后,每一个寝室的饮水机都需要搬到底楼,送去维修、消毒、清洗。海事大学2000多亩土地上,约有50栋学生宿舍楼,除了三栋高层外,其余都没有电梯。毕业生宿舍区1500多个饮水机,全靠黄师傅一个人上上下下跑楼梯搬运。每一趟,最多只能拎四台饮水机,搬完一栋宿舍楼的饮水机,黄师傅来来回回要跑30多趟。

  这位黄师傅,最近在学校论坛上一下火了。近日,上海海事大学校园论坛上一篇“感谢一位陌生的送水叔叔”的帖子,引来师生热议——“研究生毕业那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学校物业爱心车都下班了,正当在楼下不知所措时,遇到一位送桶装水的叔叔,冒雨把我们几个人的行李拉到学校五号门的公交车站。仔细一看,原来新生报到时也是这位叔叔帮我拉的行李,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吧,谢谢这位叔叔。”

  一位知情的老师留言说:“对你来说是偶遇,对他来说是坚持。你在四年前的新生报到和今年的毕业离校都碰到他,看似偶然,对这位送水叔叔来说,是必然。”原来,这位送水叔叔,经常会在校园里帮学生运送行李,尤其在迎新季和毕业季,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已经坚持了好多年。

  地下室的宝贝

  回收来的饮水机,黄师傅放在他的仓库里。说是仓库,其实就是某一处学生宿舍楼下的地下室。那里,摆放着一排排回收来的饮水机。

  黄师傅把饮水机一个个拆开,从后盖箱、按钮开关、顶部送水口等,一条线路一条线路地检查。不能用的饮水机做报废处理,能用的做最后的清洗和消毒。只见黄师傅先把消毒液倒进去,沉淀十分钟后倒出消毒液,再用清水反复清洗。“这样,消毒液会自然挥发,最后,我们把清洗、晾干后的饮水机用薄膜塑封好,堆放在另一处。等9月开学,放到宿舍楼里给来报到的同学使用。另外,公司还采购了800多台新机器给新生使用。”此时,户外已是38℃的高温,即使在树荫下,豆大的汗珠依然挂在他的额头。

  15平方米不到的地下室,是黄师傅感到最自由的地方。两张书桌,桌子上放着一碗刚吃了一半的方便面。转角处放了两张长凳,上面放着好几个整理箱。这就是黄师傅的宝贝——毕业生带不走的东西。他把有用的收集、清理好之后,给有需要的贫困生使用。

  打开一看,箱子里分门别类地收拾着各类物品:运动鞋、电线插板、晾衣架、热水瓶、被子。“这些插线板都很新,还可以继续用。”黄师傅拿起一个插线板,说,“现在这种插线板在商场里都卖四五十元。如果能继续用,就相当于给那些贫困生省下一笔开销。”黄师傅又随手拿起一双鞋子,雪白的鞋子上红色的花纹显得十分清晰。“你看,这鞋子就和新的一样,商场里买都要三四百元,就这样扔掉了,多可惜。我把它们都重新洗过、太阳下晒过。那些贫困生,一年到头只穿一双鞋,他们有需要的话,都可以来这里拿。”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黄师傅不仅帮忙搬运行李,更是他们生活上的资助人。近十年来,黄师傅先后默默资助了8名贫困生,其中有3名学生在读。

  “资助的第一个贫困生,是学校一位邻居介绍的。”有一天,邻居无意中提起一个小老乡,家里特别贫困,爸爸是聋哑人,还有一个七旬的奶奶。小老乡成绩特别好,比一本分数线高了四五十分考进了海事大学外语学院。

  黄曙光每个月按时把钱打到孩子的银行卡上。虽说每个月三五百元并不多,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黄曙光觉得,帮助人的事值得去做。

  而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件十分轻松的事。每送一桶水,只能赚2元。今年上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没返校,老师也是大多在家开网课,黄师傅的送水收入减少了许多。

  “人,得看到阳光的一面”

  有人说,黄曙光,人如其名,他能给人带来光明。“社会总会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是,人不能总想着阴暗面,得看到阳光的一面。”

  黄师傅这么想,也这么做。通过细致的观察,黄师傅发现了一个贫困生——她每次吃饭都坐在同一个角落里,菜也吃得很少,一双运动鞋穿了很久。黄师傅猜测:这孩子会不会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和宿管科阿姨一打听,果然,是个贫困生。于是,黄师傅又当起了她的资助人。

  黄师傅说:“时间久了,看着这些孩子,就和自己孩子一样。看到他们过得挺困难的,就不太忍心。”

  有个特困生是信息工程学院的,但他没有电脑。没法交作业,怎么办?这可急坏了黄师傅,思前想后,黄师傅打起了海大杂志社一位好朋友的主意。“于老师,你这个电脑很久了吧?”“是啊,用了好多年了。有些地方都不大灵了。”“不大灵,就换一台吧。有一个特困生,信息工程学院的,但没有电脑,作业都没法做啊……”在黄师傅的劝说下,于老师换了一台新电脑,把老电脑重装后送给这名特困生使用。

  “他愿意把自己的收入资助学生,但平时自己吃穿却很简朴,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在学生宿舍楼的地下车库。每次去,看到这环境,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受黄师傅资助的王学生说,哪怕是在疫情期间,每个月的资助也没停,还时常发微信问我备考研究生的近况。

  “在上海这个陌生的大城市,一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样持续、不间断关心我,很感动。”受资助的王同学说,他总想找机会感谢黄师傅。于是,每逢开学,他和另外两个受资助的贫困生都会提早到学校,帮助黄师傅一起清洗饮水机。

  做好事,不要怕误解

  “做好事,有时也要有被误解的心理准备。”黄师傅说。

  海事大学校园大,宿舍距离校门口有近十分钟的车程。同学们报到、离校时,大包、小包地运送行李很不方便。虽然说,学校安排了短驳车,但遇到高峰时,车辆总是不够。见不得人受苦的黄师傅便想着用自己的送水车帮同学们运送行李。

  一开始,因为没有穿学校物业的统一制服,有些学生看见他推着车问是否要送行李,就直摆手。一些同学们以为到了目的地,黄师傅会收很高的费用。他们宁可在地上艰难地拖行李,也不愿意让黄师傅帮着运行李。有的同学看到便会说:“叔叔,帮忙运一下行李吧,付您10元。”这时,黄师傅总是指着送水车,说:“你把行李放上来吧,叔叔把你送到目的地,不收你钱。”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后来,每逢运送行李的季节,黄师傅就在他的送水车上挂上一个牌子:“义务服务车”,同学们一看便知道这是免费的。

  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受资助的孩子,看到黄师傅会躲。“我有时送水到他们楼下,他们只在老远处远远地挥挥手,然后甩头就走掉了。还有个别同学,我每个月把钱打到他们支付宝账户上后,也从来不回一个消息。”黄师傅笑了笑。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可能会想,我资助你,至少应该赢得你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貌。

  但黄师傅并不这样想。“如果你站在贫困生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他们了。”黄师傅说,一般来说,这些孩子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贫困,他们可能有顾虑:如果和黄师傅打招呼,可能所有人都知道接受资助的事情,感觉没面子,伤了自尊。“但我相信,这些孩子们在内心是很感激给他帮助的人。”黄曙光说。

  “我资助了她,她也影响了我”

  这些资助对象,并不是黄师傅通过学生处找到的。“我怕别人说我好表现,有目的性。我这人看不得别人受苦,只是想尽我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孩子们,不想太张扬。”

  在黄师傅资助的多名贫困生中,有一个并不是海事大学的学生,而是黄师傅和网友聊天时得知的。

  这名广西的网友是一位中学老师。在网上聊天时提起,“我们这里有个特困生,现在读高二,成绩特别好,但是家里非常贫困。你在大上海,工资比较高,能不能资助一点,每个月200元、100元、50元都可以。”

  听说孩子也姓黄,黄师傅说:“是我本家,好,这事我答应你。”就这样,黄师傅每个月按时把资助的钱打到小黄的银行账户上,但两人从未见过面。后来,这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法语专业。

  临近毕业,小黄同学给黄师傅发来一张自己的照片。黄师傅端详了一番,对她说:“叔叔再给你打1000元,你去买两身好衣服,找工作面试时形象也很重要!”

  黄师傅一直以为这个高才生在厦门找到了工作。谁知,有一天,小黄告诉他:“黄叔叔,我回老家了,在乡里的镇政府做扶贫工作。我们这有很多人家很贫困,你帮助了我,我想像你一样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

  说到这儿,黄师傅再也忍不住了,不停地用毛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我没想到这孩子会去做扶贫工作,她让我觉得我做的事情非常值得!我帮助了她,她也影响了我,她对我触动很大,资助的事我要坚持做下去!”

  他看不得别人可怜

  黄师傅资助贫困生这么多年,妻子也是最近才知道的。“我刚听说时,挺惊讶的。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所以我支持他。”

  黄师傅话不多,干的都是实事,是一个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汉子。2016年,老家浙江安吉县天子湖镇村里要拓宽道路,需要各家把挡道的树木移掉。当大家还在商量着如何索要移树补贴的时候,黄师傅专程从上海赶回去,自己花钱带头把家里的树木处理掉,没有给村里和政府添任何麻烦。他说,“我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

  今年,回老家过年,正好碰上疫情,外出买东西囤货时,黄师傅买了四大箱方便面,妻子很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给在村口执勤、量体温的检查人员准备的。“我看他们挺辛苦的,村口离家远,有了这方便面,他们吃饭会方便点,至少能垫垫肚子。”“黄曙光这个人,看不得别人可怜。”妻子说,有时看那些贫困生吃得太差,个子又很瘦小,他就把孩子们带回家,自己下厨给孩子们烧一桌好菜,改善一下伙食。

  黄师傅的战友得了重病,在上海一家医院治疗,得知对方家境不太好,他自己带头捐款,并号召“战友群”里的所有战友都捐了款。群里的战友们很佩服他——黄曙光没有忘记多年的战友,人家有难的时候,他就会去帮助别人。他在当兵时,是党员班长,看到新兵们运动量大,就把自己的早餐省下一部分,还提醒别的班长,多关心新兵,让他们吃饱穿暖。他说:“这也是一种传帮带,在部队大家庭感受到温暖和团结,现在把好传统传承下去。”

  每天早上8点,黄师傅必定到学校。若是有人提早打电话来要送水,黄师傅甚至连早饭也赶不及吃就跑去学校送水了。其实,在疫情期间,没什么生意,但是黄师傅对学校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把学校当成另外一个家。他每天准点都会去学校报到,总感觉不去就少点什么。妻子有时很纳闷地问:“老师学生们都放假,你去学校干吗呢?”黄师傅总是笑呵呵地说:“我去看看仓库,整理一下。校园里逛一圈,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

  黄师傅出名了,但他却不太习惯。原本经常去学校食堂吃饭的他,不习惯受到太多人关注,这段时间便自己带饭了。但是,他的热心肠没有变。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