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这里有一辆开往“四叶草”的青春专列
发稿时间:2020-11-06 10:26:38 来源: 新民晚报
大学生志愿者在南广场上集结上岗 孙中钦 摄
这是一年一度的青春之约,也是一年一度的骄傲亮相。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之际,来自本市40余所高校的3622名志愿者“小叶子”悉数上岗,在现场引导咨询、嘉宾联络接待、新闻宣传辅助、展会注册管理、迎送辅助保障、交易数据统计、行政辅助保障、医疗应急救援、防疫健康宣传等9大岗位参与服务。
今天清晨5:30,记者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踏上了开往“四叶草”的青春专列。
时间:5:30
地点:赤峰路555号上外宾馆
从老师们手中接过热腾腾的早饭,戴上“党员先锋岗”“团员先锋岗”的袖标,清晨5:30起,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进博会志愿者“小叶子”们,分批向国展中心出发了。
作为全市输送进博会志愿者最多的高校,今年上外从1132名志愿者中选拔了196名志愿者,分别服务于新闻中心、运营统筹等各个岗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上外进馆志愿者们于11月2日起统一住宿于上外宾馆,实行“住宿地-工作地”相对闭环管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小叶子”们相聚在一起,很快有了家的感觉。了解到有10名同学在本月生日,后勤团队昨晚在酒店为同学们举办了一次集体生日会,给大家加油鼓劲。秋意渐浓,大厨们凌晨4点就起床,给同学们的早餐袋里塞进刚出炉的包子。同学们分批下楼,陪伴“小叶子”们出发的团委老师悄悄脱下自己的薄羽绒服,盖在早餐袋上。
时间:6:30
地点:开往国展中心的大巴上
60名运营统筹组的同学分乘两辆大巴出发了。虽然天蒙蒙亮就得起床,但是姑娘们都已经略施粉黛。“我们上岗要全程戴着口罩,所以,就稍微画了画眼影,显得更精神一点。”姑娘们笑着说。
记者看到,和往年不同,今年所有进博会志愿者的手腕上都多了一个灰色的防疫手环。打开专属手机App,每名志愿者的姓名、岗位、体温、心率等信息一目了然,时刻保护其健康安全。“打卡”完成,法律专业研二男生杨佳闻翻出国展中心导览手册认真翻了起来。趁着上岗前的一会时间,得赶紧再把地图熟悉一下,别指错了路。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公共关系专业大四女生文祺盼这一天已3年。2017年,刚读大一的文祺就听说了首届进博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但是学院只面向大四和研究生招募。今年,文祺终于圆梦。眼下正值求职季,这个姑娘硬生生推掉了在北京的几场“金饭碗”最后一轮面试,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每一场志愿者培训。“不止是我,我的一名室友也放弃了一场还挺重要的面试。”文祺说,大家都觉得参加这样一场国际盛事能够看到很多最前沿的东西,是更加难得的人生体验。
文祺的岗位是在8.2馆7号门口负责引导。她说,她就读的公共关系专业恰好练就了她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我觉得这可以说是服务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进博会志愿者工作中,我也会这么要求自己的。”文祺说。
时间:8:00
地点:北8米层通道
在早高峰的车流中一路向西,大巴终于在8时左右到达会展中心停车场。虽然距离上岗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小叶子”们仍步履匆匆,奔赴各自的岗位,通过安检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很快消散在人群中。
“我们,是高中同学!”阿拉伯语大三男生周浩和英语专业大三男生郭俊言并肩朝北8米层的信息服务台走去。“平时,我们在学校里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东方艺术中心做导览,也帮忙搬东西,什么都做!”郭俊言说,“我们都是上海人,能为上海的盛会出力,感觉很自豪。”周浩说,从上外附中高一起,他就开始做志愿者。进了大学之后,他觉得,“高光时刻”之一就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去年的校庆70周年演出幕后工作。
与此同时,在8米层信息服务台,清晨5时就从浦东出发的第二工业大学3名志愿者已经第一批到岗了。咨询展馆方位的、拿取大会资料的、急着寻找卫生间的……信息服务台的身影几乎络绎不绝,几个小伙伴一刻不停。猛地被外国参展商丢来一个英语问题,二工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三女生林芷冰忽然忘了如何用英语回应,机智地手舞足蹈一番,用肢体语言给展商指明了方向。“展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有观众抱怨排队时间长啊之类的问题,你就想,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耐心听他讲,微笑就行了。”这是这个小个子女生总结出的上岗秘笈。
时间:9:30
地点:中央广场
尼泊尔国家馆是今年进博会为数不多的国家馆。上午的中央广场上人流并不多,在这儿负责引导的上外研二女生徐倩雯仍旧保持着双手在身前交叉,双腿并拢立正的站姿。“以前,有老师教过我们接待工作时的站姿,我想这样站总是比较正式一点。”徐倩雯说。
和她坚守同一岗位的,还有今年第二次参与进博会的“二年级”小叶子、法律专业研一女生张静雯。10年前,还在读中学的她跟着父母参观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时就觉得一身绿色的“小白菜”们很酷。大一暑假,她随学校赴云南参加短期支教,在中缅边境的一所山区学校里,教一年级语文和数学。
令她印象很深的是一次,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问道:“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呀?”张静雯不太记得自己回答了什么,但对小朋友说“以后想要亲眼去看看”的场景却历历在目。她说,正是这个瞬间,让她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确是有意义的,至少可以为他人带去梦想。
去年参与进博会的经历,张静雯记忆犹新——有一位阿拉伯语的展商,英语口音很重,很难听懂。她本科学韩语,教室就在阿拉伯语专业隔壁,勉强听懂了一些展商在说什么,但她仍然不放心,干脆绕了一大圈,把展商送到想去的地方再返回自己的岗位。她说,志愿者的经历告诉她,凡事多做一点,多走几步,总不会错。(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