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成果发布

发稿时间:2020-11-27 10:2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刘尚君)“艾滋病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是我们党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禁毒防艾、疫情防控的工作管理模式,体现了‘中国经验’。”在11月23日举行的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邵一鸣指出,只有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了,才能真正做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今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雷小政提醒说,过去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些“高危人群”正逐渐变得安全,而常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部分人群,正面临着高危风险。比如在青少年群体、大学生、老年人等人群中,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新型毒品的危害,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数量令人不安。

  过去两年,雷小政带领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项目组,与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一同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文献、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收集了艾滋病戒毒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对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问题和经验,提炼总结了以安全管理为前提、以人文关爱为载体、以医疗救治为支撑、以权益维护为基础、以教育矫治为核心、以转介帮扶为延伸的艾滋病戒毒人员管理模式,形成了《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12条特色工作经验及专家论证》和《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技术指南》等项目成果。

  “艾滋病戒毒人员是很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类人群。”雷小政说,“他们既染毒,又涉艾,兼具‘违法者’‘受害者’‘病人’多重角色。优化对其分类管理和关怀救助,在实践中需要扶贫攻坚、社会治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全面升级,在理论上需要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深度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明认为,禁毒防艾涉及到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如毒品犯罪、权益保护、同性恋、地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甚至还包括青少年思想问题、互联网文化影响问题等等。“禁毒防艾工作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今年11月3日,教育部启动开展校园抗艾防艾行动,总结推广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经验做法,并将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督查,逐步把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情况纳入教育评价考核。

  汪明建议,禁毒防艾工作应尽早从学生抓起,特别是中小学生群体,包括特色课程读本的宣传、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虚拟仿真体验素材的建设、实习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等等。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不应仅仅是知识点的学习,还要把知识点的学习变成一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会怎样理性认知和接触艾滋病人。 

  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表示,此次发布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四川经验”,实现了体制机制建设从“探索”到“集成”,管理方式从“分散”到“集中”,执行模式从“管理”到“治理”,生命复原从“排斥”到“接纳”,戒毒人员艾滋病治疗从“所内”向“所外”延伸,探索成果从“本土化”到“可复制”等六个方面的突破,形成了12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戒毒系统予以复制和推广。同时,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让更多人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禁毒防艾意识。

  会上,来自司法实务部门、主要学科的专家学者聚焦艾滋病戒毒人员权益维护的重点难点,在基本权利保障、回归社区能力、未成年子女帮扶、婚育家事指导、再犯预防、社会安全、反污名与歧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来自司法部戒毒局和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戒毒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北京佑安医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与会交流。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