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浙江省首个因见义勇为而落户的他,第一次以“杭州人”的身份留下过年——温暖的城市里,有我的家

发稿时间:2021-02-02 13:57:00 来源: 浙江日报

  随着春节临近,中国邮政余杭良渚分局投递员向达勇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这将是他落户杭州后,在这座城市过的第一个年。近日,我来到向达勇身边,亲历他一天的工作、生活,也感受了他对春节的憧憬和对新年的期待。

  老家湖南怀化的向达勇是我省第一位因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而落户的人员。因为邮政职业的特殊性,今年已是向达勇第7次一个人在杭州过年。但是这一次,他觉得不一样,因为杭州真正成了他的家。

  投递房里的年味

  1月26日上午8时,我在中国邮政余杭良渚分局见到了向达勇。此时,他正在整理即将投递的报刊和信件。

  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投递房里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一箱箱亟待发送的年货、一张张制作精美的贺卡,都透着节日的祝福。

  “今年好多人过年不回家,快递包裹肯定会增加,我也会去帮忙发快递。”向达勇说,每年春节前后,也是邮递员最繁忙的日子。来杭州15年来,已有6个春节,他都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

  今年春节,向达勇有了不一样的心情。2020年12月初,他因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而落户杭州,拿到了户口簿的那一刻,他感到自己也更加融入了这座城市。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外乡人,现在,我也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杭州人了。”向达勇笑着对我说。打开他的手机记事本,春节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年三十,和同事们小聚,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年初一、初二,正常上班;年初三,中国邮政浙江省分公司为向达勇等留杭职工组织春节游园活动……

  一边整理着报刊,向达勇一边向我回忆刚刚过去的一年。2020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投递员,成为大家关注的公众人物。

  一年多前,跳入河中救人后,向达勇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10多天后,被救者的家人送来锦旗,大家才知道一直沉默寡言的向师傅做了一件这么了不起的事。2019年12月,向达勇被授予“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2020年1月被评为“杭州好人”,2020年11月19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

  现在,这些锦旗和证书,也都挂在了投递房最显眼的位置。“这些荣誉,是向师傅带给大家最好的年货,我们也会一直放在这儿,每位职工也都会以向师傅为榜样,善良、热情、真诚。”中国邮政余杭良渚分局局长骆云捷说。

  西塘河畔的牵挂

  上午9时,整理好所有信件报刊后,向达勇骑上电动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投递工作,我也骑上另一辆电动自行车与他同行。

  尽管天气寒冷,投递任务也重,但我注意到,每当经过河流、池塘,他总会放慢车速看一看,如果发现有人在岸边,还会提醒对方注意安全。

  “路过水边,我骑得慢一点,一旦发现有情况,也能及时赶去帮忙。”向达勇说,最近,他还被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良渚派出所聘为良渚义警志愿者,这个新的身份更让他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20分钟后,记者和向达勇来到了西塘河边。2019年11月19日,也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向师傅正是在这条河边,听到了呼救声,成功挽救了一名落水女子。

  “我投递的这一路段,河流比较多,现在又正值寒假,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更应该为保障乡亲们的安全尽一份力。”向达勇对我说。

  一屋子的关爱

  下午5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和向达勇回到了他的住处,那是一个20平方米的出租屋,刚到门口,我们就看到挂在门外的两只酱鸭。

  “这肯定是周围乡亲们送的,这些日子,他们送了我不少好吃的。”走进向达勇的房间,我看到,这间小小的屋子,已经堆满了各种年货,有单位、社区发的,也有左邻右舍送的。

  “向师傅,明天晚上我们家来亲戚,你也过来吃晚饭吧,一起热闹热闹。”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向师傅的邻居老孙邀请他一起吃饭。向师傅说,这些天,不少乡亲会请他吃饭,大家把他看成了自己家里人,这让他感到在这里,真的和家里一样。

  既然是杭州人了,向师傅的这个年,也就不能像以往那样随便。连日来,他也做了很多湖南怀化风味的腊肉和熏鱼,泡了不少果酒,准备分给周边的同事和乡亲。

  晚饭时间,打开了手机,向达勇和妻子进行视频通话。“我在杭州挺好的,等我有申请到了廉租房,接你和爸一起过来。”说这话时,向达勇的眼角有些湿润。

  早些年,妻子也和向师傅一起在杭州。2019年,她因患病回到老家,同在老家的向达勇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春节不回家,我还有点‘私心’,就是能多挣点加班费,补贴一下家用。”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我。很多人说,如果我有困难他们都会帮助我,这让我很感动。”向达勇告诉记者,取得杭州户口后,他向相关部门申请了廉租房和住房补贴,顺利的话,今年秋天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到时候,我就把妻子和父亲都接过来,一起感受杭州这座城市的温暖。”向达勇说,春节前,他也希望通过本报,给同样没能回老家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捎几句话:“无论身处何地,在什么岗位,只要善良、敬业、充满爱心,就一定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获得大家的尊重。”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