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以微光照亮微光——山城重庆的临终关怀服务

发稿时间:2021-03-26 10:50:00 来源: 新华网

  周灿正在向医护人员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重庆3月25日电(记者陈青冰)蔡奶奶曾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年轻时爱好唱歌、跳舞。晚年患病后,她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听病房内嘀嗒作响的点滴声、看头顶上洁白的天花板,成了她唯一的“娱乐”。

  在蔡奶奶快90岁的时候,她的女儿请来社工周灿,为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从此,病房里不再是重复的寂静。蔡奶奶身边时不时就会有志愿者过来表演节目。

  蔡奶奶90岁生日当天,周灿特地在天花板贴上生日装饰,并邀请蔡奶奶的亲朋好友过来,一同为她庆祝生日。

  周灿注意到,在张贴装饰的过程中,蔡奶奶眼睛睁得大大的,眼角略微湿润。生日活动结束后,蔡奶奶的女儿激动地握着周灿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我刚刚摸我母亲手的时候,甚至感觉她手动了一下。”

  “还有,家里人也不再误会我了。”蔡奶奶的女儿深呼了一口气。

  周灿听懂了这句话里的深意。她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临终关怀服务,有些人不一定理解和接受。

  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临终关怀产业仍处在探索阶段。以重庆为例,提供这项服务的机构不多,欠缺统一的标准和完整的系统。

  2016年,24岁的周灿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负责临终关怀工作。那时,福利院内的临终关怀工作刚刚推出3个月。同事每每给家属介绍,家属非但不能接受,甚至会对临终关怀感到忌讳与抵触。

  虽然感到委屈,同事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带着周灿一起改善沟通方式。后来,她们在介绍的时候刻意避开了“临终”,只提“关怀”。“我们这项服务是免费的,主要是关怀老人,目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老人的心情。”

  在工作的五年里,周灿也越发感受到,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它更代表着一种生死观。

  “我们认为,对于生命终末期的老人来说,生命的维度比长度更重要。我们希望老人能够体面地离去,尽可能在最后的时光里实现更多心愿。”周灿说。

  周灿表示,很多人误以为临终关怀只是处理老人的身后事,但其实这是一项长达数月或一年的人文关怀服务。社工也不是志愿者、义工,而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社工与医生、护士、护工合作,将临终关怀服务细化到日常探访、心愿实现、文娱互动、医疗支持等具体项目。同时,社工也会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联系不同的社会资源,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心愿。

  “其实老人们的心愿很简单,有的可能只是想喝一口橙汁。但如此简单的事情,就足以触动老人的心。”周灿表示,社工们付出微小的行动,老人们也会给出“微小”的反馈。

  “他们有的原本大喘着粗气,但是听到音乐后气息会明显平和;有的手已经颤颤巍巍,但仍要坚持给你抓一把糖。”周灿说。

  五年来,周灿和同事们一共服务了一百多位老人。除了老人们和家属的认可,中国社会即将面对的老龄化浪潮,让周灿感受到这项服务的必要性。如今,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

  如今,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主要由周灿和另一位“90后”女孩牵头负责。“不论是老人的情感需求,还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我认为临终关怀都是必要的。”周灿说。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