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市红十字会举办追思会致敬遗体捐献者
他们的生命在这里延续

发稿时间:2021-03-29 14:14:00 来源: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杨绪军

  有一群逝者,他们没有言语,却教会世人心存感恩。昨天,一场特别的生命追思会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举行,以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思念。

  生命纪念碑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师生和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捐献者家属代表等150余人手捧寄托无限哀思的菊花,神情凝重,面向纪念碑,肃立、默哀。

  纪念碑上描金镌刻着每一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首都医科大学2018级护理学院学生王云宇的眼神迅速扫过,当看到“王军”两个字时,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父亲是2020年12月打工时意外去世的,匆忙赶回天津老家的王云宇没能见他最后一眼。考虑再三后,她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遗体捐给医学事业。

  “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就跟他提过很多次,说未来去世后会捐献自己的遗体。这次,是我帮他做出了这个决定。”王云宇说,之前遇到什么伤心难过的事情,父亲总会一个人扛着,这次将遗体捐给首都医科大学,也同样是在守护着自己。

  看着身旁站着这么多的遗体捐献者家属,听他们讲述亲人催人奋进的故事,王云宇的心里暖暖的。“现在,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大体老师,他不光在为我一个人付出,也在为更多人奉献自己的生命。”

  遗体捐献者家属朱女士将一捧菊花虔诚地摆放在纪念碑前,她抬起头,默默凝望着纪念碑上那个熟悉的名字。母亲王敏生前是解放军总医院的药剂师,干了七十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在临终前签下名字,把遗体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

  朱女士的家庭,一多半人都在从事医药工作,她清楚地记得,一天晚上,妈妈把家人叫到身边,“母亲说,虽然现在捐献遗体的人越来越多,但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能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就是生命的再一次延续,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遇到什么意外伤害,都一定要帮助她完成心愿。”

  母亲活到了97岁,朱女士回忆,弥留之际她的身体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但还是挂念着这个事情。签字的时候,她强力支撑着身体,一笔一划亲自签下了名字,这让自己非常震撼,“母亲这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仪式尾声,全体人员再次向生命纪念碑深深的三鞠躬,并敬献鲜花。自1999年北京市红十字会开展人体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至“十三五”末,共计27000余人报名志愿捐献遗体,3560人实现了遗体捐献;69356人报名志愿捐献器官,2512人完成了器官捐献。仅2020年一年,就完成了265例遗体捐赠,完成521例器官捐献。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宋永红介绍,为了更好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崇高行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捐献的行列,北京市红十字会已上线了全新的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网页。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