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浙江93岁红色讲解员林翠娥义务讲解近40年:“我会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

发稿时间:2021-04-18 14:17: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林翠娥将旧址内的桌椅擦拭得一尘不染。余红军/摄

  四月初,坐落于浙江衢州市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的福岭山远山含黛,苍翠欲滴,一派盎然生机。这翠碧绵延的群山,曾经弥漫着战火硝烟,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80多年前,浙西革命之火在这里熊熊燃烧。

  在这群山之间隐藏着一栋百年老宅,乌黑的梁柱上积淀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守护老宅的是一位93岁老人,名叫林翠娥。自25岁时跨进这道门,至今已近70载,这里既是她的家,也曾是中共浙皖特委所在地。自1983年以来,近40年间,林翠娥一直为来自各地的游客,义务讲解浙皖特委的建立及其斗争、抗日先遣队战斗在开化的英雄事迹,让曾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开化女儿情深 “像守护家一样”守护红色遗址

  1936年4月,开婺休中心县委由长虹库坑转移到何田福岭山,由此拉开了福岭山革命斗争的序曲。同年8月,中共浙皖特委在福岭山成立。这是中共皖浙赣省委下属的五个特委之一,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浙江成立的第一个地市级党组织;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苏维埃也同时成立,这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这里成为当时南方九省坚持斗争时间最久的红色根据地。

  林翠娥出生在开化县马金镇,父亲在镇上开染坊。家境尚可的林翠娥是当时镇上为数不多的女学生之一。她不仅学会了识文断字,还接触了进步思想。“那时正是全国抗战时期,学校组织示威游行,我们举着拳头高喊‘打倒汉奸汪精卫!’‘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回忆过往,林翠娥思路清晰。

  “那时我亲眼看到一个女孩被杀害在马金的河滩上,亲耳听到她高呼着‘就算杀了我,将来还是红军的天下’。”“她只有19岁,是真正的英雄。”……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深深烙印在林翠娥幼小的心里。多年以后,她得知当时被杀害的是余云凤烈士。

  1953年,25岁的林翠娥与从部队复员、在马金邮电所工作的江光银结为夫妇,生育了六个子女。自从嫁到福岭山后,林翠娥就一直生活在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的房子里。

  房子是林翠娥公公传下来的,那时住宿条件简陋,最多时住着兄弟妯娌等10余人,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大家陆续搬出,只有她和丈夫依旧守在这里。

  这栋老房子,承载着她的过往岁月,也是她内心坚守的红色情结。1983年,开化县民政局找到林翠娥夫妇,希望征收他们家的老宅,恢复中共浙皖特委旧址。夫妻俩商量后,将房子的使用权无偿转移给了县民政局,并希望能继续住在里面看护老宅,这才有了如今这间中共浙皖特委陈列室。

  原先林翠娥与老伴一起风雨同舟守护着这里,自丈夫过世后,老人每天起床后仍会清扫浙皖特委旧址,若有人来参观,她会热情地向游客讲解。现在的她,既当管理员,又是讲解员,不收任何报酬。

  浙皖特委旧址为两层砖木结构,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总面积约90平方米。走进这栋老宅,门边墙上的红军标语“红军政宣”依然字迹清晰。厅堂正上方挂着原浙江省委书记铁瑛书写的“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牌匾,下方悬挂着赵礼生和邱老金两位革命先烈的画像。

  林翠娥介绍说,限于当时的条件,两位先烈牺牲后并没有留下照片。画像为20世纪80年代,后人通过走访、认真倾听相关人员的描述后凭着印象所绘制。

  九旬女讲解员 “心怀红色情结”滋养好家风

  “我丈夫参加过抗日战争,他的三个哥哥都是红军。大哥在一次被组织派到隔壁村做地下工作时,因为叛徒出卖被杀害,只有25岁……”说起这些,老人神情凝重。

  她说自己记忆里的“红色”故事,来自婆婆。“当年红军驻扎福岭山,这里是他们的办公地……”说起老屋的光荣历史,老人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听婆婆说,红军每次来住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来了就走,有的住上半个月,经常帮婆婆挑水、砍柴。婆婆常说红军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是最好的。”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句句饱含着老人对红军和共产党的无限崇敬和热爱。

  福岭山是革命圣地。据史料记载,当时福岭山共有29户107人,参加革命的有29人,牺牲11人。可以说红色记忆已烙印在福岭山村民们心中,也在林翠娥家中不断传承。

  最早,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由林翠娥的三伯负责讲解。三伯去世后,村里就想请林翠娥负责看护房子。没想到,林翠娥不仅守得好,还主动为游客讲解了起来。林翠娥教过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这一讲,就讲了快40年。

  这么多年来,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烈日酷暑,老人每天都坚持来陈列室“报到”。守护这段曾经的革命历史仿佛是她和她家族的使命,早已成为她生命的重要部分。

  在革命先辈和父辈的影响下,儿孙们从小养成了勤勉正直、自强自立的品格。“我和他们说,眼睛要看得远,不是自己的不要,清清白白做人。”如今,老人的孙辈中有3人考上重点大学,其中2人留学归来。

  39岁的江友恒说起奶奶林翠娥,丝毫不掩饰自豪感。他的名字就是奶奶取的,希望他长大做事要有恒心,对人真诚友善。“奶奶是一个胸有格局、坚强果敢的人,也时常叮嘱我们遇事要勇敢面对,不逃避。”江友恒克服离家的难处,在异乡打拼,成长为某企业分公司的项目生产经理。

  现在广州大学任教的江进是老人的外孙。“外婆经常教导我们要真诚做人、坦诚做事,实实在在地报效国家。”在外婆家风家训影响下,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江进,四年前通过人才引进回国。

  红色故事滋养着他们的好家风,也引领着他们讲述新时代下鲜活的幸福故事。

  巾帼红心炽热 “不遗余力传帮带”传承红色根脉

  每天清晨6点,老人准时打开老宅大门,用干净的抹布擦拭柱子板壁,扫地、烧开水,静静等待游客的到来……

  每逢节假日,中共浙皖特委旧址都会迎来参观游客的高峰。此时,林翠娥特别忙碌,不仅要为来往的游客泡开水,还要为大伙儿解说福岭山的红色故事。尽管忙碌,但她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且满足的笑容。

  在林翠娥的“家”里,她把每一位游客都当作客人。不论来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批人,她都用心讲解,从不敷衍。每次接待前,她都换上干净的衣服,再洗脸洗手,她觉得这不只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红军先辈的致敬和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老人在讲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共产党很早很早就在我心里扎根了!”在革命先烈精神的感召下,林翠娥也曾想加入共产党。“但我年纪大了,不能为党做什么贡献。”她轻声说道。

  这些年,村里水泥路开通了、自来水装好了,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林翠娥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日渐浓厚。今年的4月8日,她正式向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我叫林翠娥,今年93岁。我家出了3个红军,我丈夫是抗战老兵,我经过新旧两个社会,通过对比,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恳请党组织考验我……”这份由林翠娥口述,她女婿执笔的入党申请书,字字传递着老人的心声。

  “只要讲得动我会一直讲下去……”说完,林翠娥笑了。话虽如此,但她传承自上一辈红色精神的情怀难以割舍,现已着手培养红色故事传承的接班人。

  林翠娥所在的柴家村妇联,安排组建了一支由村妇女干部、女执委、女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女子别动队”跟着她学讲解。同时,开化县妇联也组建了“8090”新时代理论巾帼宣讲团,通过面对面,一问一答的形式,请林翠娥给巾帼宣讲员进行现场传授,让全县巾帼宣讲员都能讲好浙西革命的红色故事,真正让红色故事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姚改改 徐佳敏)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