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凡人善举凝聚城市发展正能量

发稿时间:2021-04-28 13:33:00 来源: 解放日报

  1982年3月20日,陶依嘉和5位民兵团员在南京路上推出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志愿为群众服务。39年来,除了孩子出生的那个月,每个月20日她都会出现在这里,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南京路上的“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不久前,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陶依嘉当选全国“最美志愿者”。

  近年来,上海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也将继续为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提供精神力量、思想感召、价值引领和文化滋养。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是一座有着光荣红色基因的城市,建党百年之际,上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并推出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等形式。

  在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旧居被打造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一批青年师生党员自发组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向观众积极宣讲陈望道首译宣言、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接待参观者超过6.5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

  面向未成年人,浦东新区开展了“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用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阵地,将党史学习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每逢节假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就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开放课堂”,中小学师生在这里先观展、再上课,感受不一样的党史学习体验。

  同时,上海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迎接建党百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节点重大活动,举办基层宣讲、座谈报告、论坛交流、知识竞赛、征文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

  餐桌上,人们厉行节约、使用公筷;小区里,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马路上,文明出行渐成风气……“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市民修身行动”,通过践行“新七不”规范,开展“公筷公勺”“光盘行动”,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饮、文明养宠等各类专项活动,引导市民广泛参与。

  精神品格融入城市血脉

  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体现于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与一言一行。

  如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走进了每个市民的心中。

  去年,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火了,经营咖啡店的残障人士尽管无法发声与顾客交流,却通过墙壁上的洞穴探出“熊爪”手套,为顾客递上咖啡。吸引了大批顾客来排队支持、拍照“打卡”,为城市带来了浓浓暖意。

  去年底上海出现偶发疫情之际,一个个感人故事也在封闭管理的社区、医院不断涌现:因载客遇上小区“封门”被迫滞留的出租车司机“转换角色”成了志愿者;为帮一对经营农产品的夫妇处理“困”在小区无法售卖的4吨土豆,整个小区打响买土豆、吃土豆的“土豆消灭战”……无处不在的凡人善举令人动容。

  在过去一年的抗疫斗争中,入城口、入境口、家门口、隔离点,总能看到一个个忙碌身影。全市志愿者们纷纷行动,协助做好集中隔离生活服务、疾控中心流调以及健康科普、心理疏导等工作。上海志愿者网发布了1.4万余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50余万人,累计服务3841万小时。

  如今,在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已超过520万人,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社区服务、垃圾分类和文明实践等各个岗位。

  文明创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去年底,上海闵行区、崇明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不仅入选数量创下历年之最,且测评成绩全部名列前茅。同时,全市还有155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有80家单位、11所学校获评新一届全国文明单位。

  亮眼成绩来源于常抓不懈的持续努力。多年来,上海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小区道路路面是否平整、楼道内是否干净整洁、有无闯红灯现象、窗口服务态度如何……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市民的身边事、烦心事也逐项解决,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全市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建设,共建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025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文明实践“示范带”“实践点”,构建起“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汇聚到哪里”的服务网络,不仅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从群众的感受和体验出发,盘活各条线部门和单位的优质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今年春节期间,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江湾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就在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湾,为500余名留沪继续开发建设的外来人员准备了年夜饭,营造“就地过年”的温馨氛围。(记者 吴頔)

  原标题:上海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社区服务等各个岗位

  凡人善举凝聚城市发展正能量

  全市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建设,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