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发稿时间:2021-05-08 14:15:00 来源: 北京日报

  1 “救”在身边

  为生命保驾护航

  2019年,清华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突发心脏骤停。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能否存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几分钟之内能否得到有效的抢救。幸运的是,这名学生的同学刚刚接受过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同学和120急救人员的共同施救下,这名清华学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2021年3月,一名男子在北京北四环志新桥辅路驾车行驶途中,突发心脏疾病并跌倒在车外。紧急时刻,恰逢海淀区公安民警王仁杰路过此地。王仁杰利用他刚刚在急救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对男子实施心肺复苏术,为随后赶到的急救医生挽回生命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关注百姓生命健康,以让更多人成为守护生命的“助手”为目标,全市红十字系统在“十三五”时期积极打造“救在身边”品牌。上述事例就是全市红十字系统广泛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成果的缩影。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组织的职责。北京市红十字会积极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并完成了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建设;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救在身边”“红十字在行动”和“喊你学急救”等系列工程,推出“十五分钟救助圈”模式;推进北京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2020年完成对第五批2家应急救护基地的验收,和10家已经挂牌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投入规范运行。“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54.55万人次参加了应急救护取证培训。

  在应急救援领域,北京市红十字会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救援网络和市区备灾物资储备库与快速响应机制,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搭建起城市立体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形成涵盖国内与国际、地面与空中、长距离与短距离的救援格局,其中,北京市红十字紧急救援中心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列为首批21支国家级救援队之一。

  2020年,全国多地相继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红十字系统汇集首都各界爱心,募集社会捐款3.17亿元,第一时间向抗疫一线发放了帐篷、冲锋衣、棉大衣、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并派出救护车开展患者转运,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到集中隔离点开展医疗保障服务。

  北京市红十字会还与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的红十字会连续多年举办人道应急联合演练和理论技能培训,每年都参与京津冀卫生应急系统综合卫生演练;健全完善红十字人道救援医疗保障专用车运行机制,推出“一分钟处置模式”,与120、110、122、119联动,抢救伤者与处理事故同时进行,每年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百余起。

  “十三五”时期,全市红十字系统还组织实施“博爱在京城”等救助项目,深入开展“两节送温暖”“生命关爱”“博爱助学”等公益活动,为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人道救助项目从聚焦本地的“博爱在京城”,发展至“京津冀联合救助”“同心·共铸中国心”“国内外灾害救援”等国内、国际救助项目,形成了红十字品牌。

  2 爱在身旁

  为社会播撒阳光

  “您是第一次献血吗?献血常识了解一下。想不想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呢?”在西单联通大厦献血方仓,西城区红十字会“牵手希望”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队长常向明热心地接待无偿献血者,积极呼吁“捐出热血、接力生命”,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像她这样热心于宣传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红十字志愿者,还有很多。全市红十字系统不断健全捐献者、志愿者的关爱激励机制,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倡导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北京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库容量已达15万余份。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430例,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有希望迎来第二次生命。

  北京市红十字会还联合天津市红十字会、河北省红十字会推出了京津冀“彩虹计划”,帮助血液病儿童实现六一心愿。首都高校造血干细胞公益宣传动画大赛获奖作品,被国家骨髓库和多家省级分库选为宣传材料。

  此外,北京市红十字会还完善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工作体系。在全市红十字系统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器官(遗体)捐献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进来。97岁的老人齐明与丈夫都是遗体捐献志愿者。“老头他志愿捐献遗体,我非常支持。他实现捐献后,我就让我女儿也带着我去做了登记。”齐明说,“我活着为人民服务,我死了以后,我还能为人民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市报名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已达到2.7万余人,实现捐献3560人;报名器官捐献的志愿者达6.9万余人,实现捐献2512人。

  

  3 一路同行

  为百姓精准服务

  推动红十字组织下沉基层,把红十字组织建设到老百姓身边去,是全市红十字系统“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全市红十字系统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全市街道(乡镇)普遍建立了基层红十字组织,并配备了兼职干部,有条件的村(社区)也组建了红十字会。全市教育系统建立了1653个学校红十字会。国有企业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达到60家。

  2019年起,全市红十字系统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红十字村”建设,在大兴、平谷、怀柔等七个区26个“红十字村”开展服务活动,举办义诊115场、应急救护培训65次,拨付价值500万余元物资,累计服务群众万余人次。立足服务首都的同时,全市红十字系统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对口支援西藏、青海、内蒙古、河北等受援地群众。

  “十三五”时期,全市红十字系统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为播撒爱心,传递公益理念做出了不懈努力。红十字实名注册志愿服务队达到274支,按专业、分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被纳入北京市学生德育和健康教育内容。全市红十字系统举办各类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培训红十字青少年骨干,其中探索人道法项目已覆盖全市16区96所中小学校,为红十字组织和志愿体系孕育少年力量。  

  

  

  

  ·结语·

  中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十四五”扬帆开局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红十字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方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人道力量、保护生命健康,深化改革创新、依法履职尽责,开展国际援助、拓展民间外交,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在下一个五年,全市红十字系统将围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及志愿服务等工作,高质量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

  全市红十字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救灾救援、物资保障和信息化调度指挥能力,完善覆盖市、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备灾救灾工作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水平,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援”品牌。

  全市红十字系统将不断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建设,壮大应急救护师资、救护员队伍,增强学校、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现场应急救护能力,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品牌。

  全市红十字系统将聚焦关爱生命与健康,持续扩大人道救助规模,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人道救助”品牌。

  全市红十字系统将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让组织体系更加健全。

  全市红十字系统还将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红十字会数据平台,着力打造“数字红会”和高效运转、公开透明的“网上红十字会”。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