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山东科技大学:火红的“学生服务宣讲队”

发稿时间:2021-08-20 14:24:00 来源: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洪烁

  8月的青岛,骄阳似火。暑假里,在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有一群忙碌的大学生:他们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学习演讲、采访的技能技巧,还经常就演讲的主题讨论到深夜……

  这群大学生是山科大“梦耀中华”学生服务宣讲队的成员,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5年间,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20多个县市,行程达5万多公里,为校内外一万多人宣讲300多次……今年暑假,这个60余人组成的队伍将作为山东省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重点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临沂、烟台等地宣讲红色文化,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5年磨砺,“梦耀中华”深入人心

  2016年,山科大机电学院学生王行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发现学校周边的城市是红色资源的“富矿”,这让他产生了打造一支有特色的学生服务宣讲团队的想法。

  王行政的想法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学校不仅给予了人、财、物方面的支持,还专门邀请相关专家对宣讲队给予指导。很快,“梦耀中华”学生服务宣讲队就成立了。因为宣讲形式新颖、内容接地气,“梦耀中华”迅速成为校园里的“网红”宣讲团队。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介绍,“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成员都是学生,他们最清楚该如何用同学们最喜欢的语言、最能接受的方式把红色故事呈现出来。

  不久前,宣讲队成员刘一杰为山科大120名学生党员讲述了沂蒙故事。为了备好这堂课,从2020年暑假开始,刘一杰和10多名宣讲队员顶着35℃的高温,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临沂革命老区的博物馆、纪念馆。他们还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全面了解发生在沂蒙大地上的动人故事,为讲好红色故事做足准备。

  5年来,“梦耀中华”学生服务宣讲队在校园圈了不少“铁粉”。如今,学校里爱听红色故事的人多起来了,红色文化像小树苗一样在青年学子心里扎下了根。

  大课堂+小讲堂,构建多元思政课体系

  五四青年节前夕,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山东科技大学运动场开启:10余名学生围坐在操场上,倾听“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成员杨忠源的“思政小讲堂”。

  “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歌、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杨忠源在宣讲“沂蒙精神”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富有诗意的开场金句,现场同学纷纷点赞。

  “同学们在哪,宣讲阵地就在哪。”宣讲队指导老师樊玉华说,近年来,山科大一方面着力培育学生宣讲队,用学生视角讲好“小故事”,以“小讲堂”的创新模式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实践齐头并进;另一方面,积极构筑课程多元化、方式特色化、组织立体化的思政课体系,组织“思政大课堂”来宣讲党史和红色文化。

  “有个同学叫小王,你看他个子挺大脸发胖,实际上神经衰弱身骨虚,大风一吹就晃荡……”2021年新学期第一天,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宋振骐为学校本科生开讲第一课。宋振骐兴致勃勃地为同学们表演了他大学时代演出过的小品《不做啃书匠》片段,告诫学生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不要死读书,要顺应时代潮流,大胆创新,砥砺向前。

  “开学第一课讲得太棒了,也让我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折射出来的拼搏精神、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和综合素养。”山科大机电学院学生、“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队长刘璐璇说。

  走出“校门”,红色故事传颂千里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7月19日,在山科大教室里,宣讲队成员张中磊通过视频直播讲述着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的故事,视频的另一端是广东河源的44名小学生。

  广东省河源市罗经小学位于省级重点贫困县,200多名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罗经小学与山科大相隔1800多公里,二者为何会有这样一次千里之约呢?

  原来,罗经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正是山科大2018级毕业生王行政,也是“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的发起人之一。踏上工作岗位后,王行政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处于“学习缺人辅导、生活缺人照应、亲情缺少温暖、道德缺乏引领”的状态。为了让留守儿童在红色基因中汲取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远在广东的王行政在与宣讲队员连线交流时提出做一场直播宣讲,让孩子们认识并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少年英雄。

  2020年暑期,宣讲队前往山东蒙阴县垛庄镇红日村和孙家峪子村进行宣讲。“娃娃们不顾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田间地头宣讲党的政策和种养技术,村民们既领会了政策精神,又学到了实用的技术,实用得很!”山东蒙阴县垛庄镇红日村第一书记朱纯勇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09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