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冬季能源供应 中国传递多重“温暖信号”
发稿时间:2021-10-10 14:4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力保冬季能源供应 中国传递多重“温暖信号”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王恩博)受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等因素影响,近期中国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引发人们对冬季能源保供的担心。8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传递出多重“温暖信号”。
资料图为福建省福清市兴化湾海上风电场。 陈德钧 摄
针对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此次会议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凸显民生考量。会议强调,要坚持民生优先,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冬季取暖用能,确保发电供热用煤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用煤用电。加强民生用气供应。
事实上,有关方面近期已就保障民生用能供应打出一套“组合拳”。其中之一,是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对发电供热企业直保并全覆盖,确保发电供热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线。9月25日,多家国内主要煤企、东北地区重点发电供热企业已在北京集中签约,东北三省率先实现了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
所谓煤炭中长期合同,是指煤炭供需双方签订执行期限明确、量价齐全、经铁路运力衔接的煤炭购销合同,执行“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说,开展发电供热企业直保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既确保了民众温暖过冬,而且充分发挥了煤炭中长期合同保供稳价作用,降低用煤成本,稳定社会预期。
面对眼下能源供需偏紧现状,如何发挥好相关保障机制作用是另一项挑战。会议提及,要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针对煤电企业困难,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保障煤电企业购煤等合理融资需求。
一个最新例子是,“十一”长假期间,银保监会发文要求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全力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金融服务工作,积极支持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监管层并划下数道“红线”,严禁利用银行保险资金违规参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投机炒作等。
观察认为,相关措施有“保”有“禁”,有利于维护煤电行业和商品市场正常秩序,助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并严防利用银行保险资金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从而在关键时刻让资金更精准地用在该用、急用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能源保供,中国既因应形势推出短期举措解燃眉之急,也着眼长远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其中便包括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自2020年起,中国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在电力供应形势逐步趋紧背景下,今年7月份以来,中国已有多地陆续发文,宣布今年四季度煤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允许最高上浮10%。
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仍直言,随着煤炭价格上涨,今年来中国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已经转负,电力企业扩大生产意愿不足。
此次会议要求,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中金公司认为,从“煤电联动”到“基准价+上下浮动”,中国煤电价格正逐步走向市场化。而进一步放开市场电价上浮、让更多煤电电量进入市场交易,将有利于更充分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合理疏解火电企业燃料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