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张志勇:带动千人参与公益播撒暖意

发稿时间:2021-10-17 11:53:00 来源: 文汇报

  复员地方后,张志勇不忘军人本色,近20年时间里,他长期致力于对口云南帮困助学,并于2014年成立公益服务社,通过这一爱心平台实现了从“单枪匹马做慈善”到“整合资源众人帮”。

  ■本报记者 顾一琼

  岩温,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小伙子,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中石油。昨天,他给“上海阿爸”发来一条视频,叮嘱道:“不要太累,注意休息。”

  毕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初二小姑娘,她给“上海阿爸”打来电话,向他汇报自己的学习近况……

  孩子们口中叫着的、心中念着的“上海阿爸”,就是张志勇。

  昨天,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理事长张志勇获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无数人道贺,他却坦然:这份荣誉将鞭策自己继续走下去。

  复员地方后,张志勇不忘军人本色,近20年时间里,他长期致力于对口云南帮困助学,并于2014年成立公益服务社,通过这一爱心平台实现了从“单枪匹马做慈善”到“整合资源众人帮”。截至目前,公益服务社捐款近300万元,捐赠各类物资近600吨,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教师500多人。他个人长期以奖学金方式资助学生超过500多人。

  “军人,就是大家能依靠、能指望得上的那个人,能帮一个是一个。”

  能挺过去就是胜利

  到明年初,张志勇帮助云南贫困学生已足足20年。上海距离云南,2700公里左右。往返其间的次数多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往返沪滇两地四次,为云南当地输送了超过百吨重的物资。

  早些年,张志勇主动“钻”进云南的犄角旮旯、偏远地区,发掘当地群众的所盼所需。回到上海,他自掏腰包去购买、去筹措物资,再装车送往当地,逐一分发。

  很快,自家几套房几辆车都被“填”了进去。最困难的时候,某年大年夜,他和老伴把家里仅存的零钱悉数掏出,一张张纸币摊开、一个个钢镚垒齐,就这样凑了近百元,买了几个熟菜算作年夜饭。

  当家人抱怨“水花都没见一个”,当周遭人建议“这么顶真犯不着”,张志勇却有自己的坚持:“答应要帮人家,怎能中途作罢?”

  回想起自己在北海舰队服役的经历,他告诉自己:能挺过去就是胜利。

  张志勇复员后曾在国企待过,也下海做过生意,很快他想到了动员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源加入进来,让老张宽慰,更令他决意要把责任一扛到底。

  好时代让公益帮困有了迭代

  为了更好地帮助云南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志勇与当地人同吃同住。

  捐几床棉被几套衣服,断不了“穷根”。这个心善又见过世面的“上海阿爸”思忖着如何教会当地人脑子活起来、手脚勤起来,利用好当地各类资源,积极致富。

  他手把手教会了当地农户主动拓荒耕种,并通过网络对接市场,销售土产;也支招镇上居民顺应时代发展加工业、发展当地商业等。这些年,发家致富的人家一户接一户,不少都盖起了楼房。

  大家赶上了好时代,张志勇的帮困公益项目也有了迭代。

  物资照旧输送着,但从最早的衣物杂什,发展为现在的电脑课桌椅、现代小家电等。

  特别是这两年,还有世界500强企业志愿者主动找上门,与他同赴云南在当地学校开设“科学小课堂”,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开启他们的梦想和智慧。

  服务社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近20年里播撒下的善意,在时间长河里积淀,更在张志勇心里涌起无尽的回甘。

  他资助过的孩子们,几乎个个出息,考上大学的,找到好工作的,甚至年年评上单位先进。他们不论大事小事都想与“上海阿爸”分享,听听他的建议。

  张志勇也一刻未曾停歇。他的公益服务社逐步发展为一个“枢纽”,不仅集聚了越来越多志愿者和爱心资源,也成为城市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目前公益服务社已组建市内外团队志愿者数量近千人。爱心物资的传递也从云南拓展到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

  每次,发放助学金和捐赠物资之前,张志勇都要亲自走访确认,实地调研需求,制作动态管理档案……确保每一个资助项目都有的放矢,帮困物资和精力始终花在“刀刃”上。他说:“要严谨负责,让帮困更加精准有效,让每份善意每份爱心都有价值。”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