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一支爱心团队的“助学路”:“日行一善”助众多贫困学子圆梦

发稿时间:2022-01-28 13:43: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一支爱心团队的“助学路”:“日行一善”助众多贫困学子圆梦

  图为冯阳与资助对象大一学生贾振东视频通话,询问他学习生活情况。 阚力 摄

  中新网郑州1月27日电 题:一支爱心团队的“助学路”:“日行一善”助众多贫困学子圆梦

  作者 阚力 史成军 陈宝

  岁末年初,王建伟开始整理过去一年的助学材料。摆在他面前的一沓沓资料,记录着一个个被资助学生的详细情况。这已是王建伟第九年进行助学情况年终梳理。

  王建伟系河南省新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新郑市仁爱助学协会会长。九年来,他发起的仁爱助学走访了2000多个家庭,3000余爱心人士(企业)参与其中,筹集助学款800余万元,资助7000余人次,近50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这一个个数字背后,凝聚了王建伟和协会所有爱心志愿者的心血。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一条条来自受资助困境学子的录取信息,是对王建伟等人多年辛苦付出的最大慰藉。

  图为王建伟在整理“日行一善”记录本。 阚力 摄

  原本有一份体面工作的王建伟,为何要全身心投入助学?他告诉记者,2013年一次偶然机遇,得知新郑市还有一些因家境突变导致的困境学子非常需要帮助,便萌生了“成立一支爱心助学团队,帮助困难家庭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想法。就这样,他和几个朋友开启了初期的助学路。

  小丹是助学团队走访的首个对象。因家庭变故,小丹姐弟三人和姑姑家三个孩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一家人住在年久失修的房屋里。“她家境困难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六个孩子的未来也让人担忧,我们当即决定资助小丹家。”

  王建伟介绍,九年前走访小丹家的那一幕,深深地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道路。从此,很多困境孩子成了王建伟助学团队的牵挂。一笔笔资助点燃起一个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2016年仁爱助学协会成立后,进一步扩大了资助范围。每学年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贫困学生名单,按照每学期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00元、高中生1500元、大学生2000元的资助标准,为困境学子持续提供助学款。

  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如今的3000余人,仁爱助学的爱心队伍不断扩大。为消除“我的钱资助了谁”的疑虑,协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亲自参与家访,了解困难家庭的实际状况;为解答“我有1元钱可以做慈善吗?”协会发起“日行一善”活动,接受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

  翻开厚厚一摞“日行一善”记录本,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笔迹工整的捐款目录,小到几毛钱、几块钱,都记得清晰明了。点点滴滴,聚沙成塔,无数个小爱汇聚成磅礴大爱,为一个个贫困学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图为王建伟(中)和协会成员在整理助学材料。 阚力 摄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大一的贾振东已接受仁爱助学6年资助。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叔叔阿姨们多年的帮助对我影响很大,不仅是学业,还有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积极回报社会是我感谢他们的唯一方式。”

  与贾振东一样,河南大学的王菁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接受仁爱助学至今。刚入大学仅一个学期的她,如今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她说,仁爱助学为她消除了后顾之忧,使她更安心于学习,才有了“拥抱”大学的机会。“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我也萌生了对社会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每当我参加志愿活动帮助到其他人时,那种快乐感、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

  冯阳是仁爱助学协会副会长,负责登记“日行一善”。她说,“日行一善”的捐赠者中,不乏曾经接受过资助的困境学子的家长,“爱心就像一束光,可以传递。”

  余玲加入仁爱助学,就是因为朋友圈一条资助对象的信息。之后,她及家人过生日的方式,就由聚餐变成了一对一资助一名困境学子,且身边朋友纷纷效仿。“慈善并非难做,一块钱、一件衣服、一双鞋都是一份爱心,日行一善帮助的可能就是一个孩子的一生。”余玲说,也是因为这样的理念,仁爱助学的爱心队伍才越来越壮大。

  仁爱助学的方式并非单一的提供助学款,还定期组织困境学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日行一善’让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也能顺利完成学业,帮助孩子实现了梦想。”多位孩子的家长在受访时这样说。(完)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