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把“青鸟”带到布尔津陪你慢慢变好

发稿时间:2023-02-01 10:2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天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刘畅在给三年级学生上英语课。董铖莉/摄

  广播、汉语、梦想。曾经的我从未觉得这3个词语之间能有什么联系,直到我来到了这个坐落于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的哈萨克族聚居村落——窝依莫克镇。

  我与广播的缘分从大学进入媒体类社团开始。在社团里,我接触到了校园电台工作,其间,结识了和我有着同样兴趣的董铖莉。更碰巧的是,我们都有同样的梦想——支教。本科期间,我们就与其他朋友一起成立了“青鸟广播站”项目。项目旨在搭建高校与西部学校间广播资源云端分享的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已形成长期的高质量校园类广播供应渠道,并在比赛中获得银奖。

  “青鸟”取自“青鸟衔枝”的典故,寓意美好和希望,我们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给西部的孩子带来成体系的校园广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他们向外的一扇窗。带着这个愿望,我们在毕业后选择加入天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在窝依莫克镇寄宿制中学(以下简称“窝镇中学”)支教。

  真的来到这所坐落于西北国境线上的小城时,我才发现想法与现实的差距。

  在来之前尽管已经作出了完整的校园广播站运行方案,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是,当地孩子普通话不标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天来到学校时,几乎全校师生都热情地来和我们这两个新来的支教老师打招呼。孩子们把我团团围住,仰着小脸问:“老斯(师)你重(从)哪里来的撒?”我笑着回答他们,但心底却为我们创办广播站的想法捏了一把汗。

  这点困难并不能打倒我们。

  我们还是紧锣密鼓地和孩子们一起创建了这个学校开办近40年来的第一个校园广播站。参加的20多名孩子中,最亮眼的当属六年级的巴合木。她的班主任说,巴合木是班里第一个报名参加广播站的。她曾在一次关于梦想的作文里写到,自己从小就很羡慕收音机里的主持人,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声音也能从广播里传出来,给全世界的人听。

  第一节广播站培训课上的练习环节,巴合木率先举起了手。我鼓励她试一试,但其实心已经悬了起来,我能预感到她的表现不会太好。事实的确如此,巴合木的读音几乎每一句都有问题。我只能鼓励她课后再多练习,然后示意她坐下。大概,巴合木从我的眼神里看到了失望,六年级的她眼睛里闪动着泪光。

  有段时间,我暂当巴合木所在班级的英语老师。一天课间巴合木找我问问题之后,我们俩聊起了第一次广播站的培训课。巴合木说,她才知道自己理解的广播和真实的广播相差甚远,当时她觉得梦想离自己好远好远。我紧握着小女孩的手,看她委屈的泪水止不住掉下来。

  最后我对她说,“事在人为”。

  巴合木擦干泪水,笑着回了我下半句,“人定胜天”。

  那一刻我的开心发自心底。

  我知道,巴合木走在去食堂的路上时,会默念绕口令;在课间,她会来到办公室读文章让我们纠正;她的校服口袋总是鼓鼓的,里面揣了一本翻烂了的新华词典。终于,在第一次上播时,这个努力的女孩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她不仅读音完全没有错误,且语气抑扬顿挫,情感自然生动。巴合木事后对我说过,如果我们没有开办广播站,她永远只敢自己偷偷对着镜子轻声朗读。

  对于这个十几岁的哈萨克族小女孩,在播音的专业训练上她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她会自信地大步迈向前。未来,我会继续在学校中挖掘更多孩子的广播潜能,帮助他们慢慢变好,成长为像巴合木那样自信的小广播员。正如“青鸟广播站”项目的初衷——让西部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广播,接触到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我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这里的孩子打开向外的那扇窗,让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明白,无论你成长在哪里,未来依然可以成为一名广播员,依然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整理)

  本文由中青BaoBao站征集

  天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刘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