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一场特别的集市:“跳跳糖”公益打开文化传承新视角

发稿时间:2024-03-19 13:40:00 来源: 北京日报

  3月14日、15日,在北京大钟寺1733商业空间的下沉广场出现了一个集市,集市里摆列的摊位有着不同的主题,但无一例外的都与公益项目有关。午休时,集市上人来人往,有人停留在摊位前询问公益项目的相关周边,有些则参与扫码互动,了解公益项目的详细信息。

  这样的集市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几次——字节跳动员工公益“跳跳糖”每一年都会在全国各工区举办系列展示和互动,号召更多内部员工参与进“跳跳糖”公益活动中。

  在集市中,可以看到跳跳糖志愿者参与的各种类型的公益项目,这其中有一个摊位颇具特色——“DOU来探海”公益项目。相比于关注特殊人群和自然环境,这个公益项目将目光聚焦在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上。近年来,跳跳糖志愿者通过线上技术公益及线下志愿服务的形式,身体力行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和创新的视角。

3月14日跳跳糖“we are volunteers”活动现场

跳跳糖志愿者文文在为游客讲解

跳跳糖志愿者在鼓楼附近做志愿服务

  用基础的志愿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2019年5月,二十位字节跳动员工陪伴一群听障小朋友参观博物馆,成为员工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的开端。此后,“跳跳糖”成为字节跳动员工志愿者的代称。2023年3月,“跳跳糖”们自发成立跳跳糖志愿者协会。截至2024年1月,累计超12万字节跳动员工成为跳跳糖志愿者,自发成立了67个公益社团,在全国38个城市开展了近四千场公益活动。

  跳跳糖志愿者们发挥着传播、技术、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法投入到公益中去,并希望成为服务社会的一分子。这也成为跳跳糖志愿者最初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结缘的契机。

  西城区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负责北京中轴线相关的志愿工作。在开展志愿服务之初,志愿者们就希望可以招募一些年轻的新鲜血液。“社区的叔叔阿姨很有热情,但是现在信息发展太快,我们的媒体宣传和服务方式有些和时代脱节。”西城区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副总干事刘飞荣表示。在偶然的机会下,刘飞荣看到了字节跳动关于志愿项目申报的推送,刚好解决了燃眉之急。

  就像刘飞荣所说,跳跳糖志愿者们通过长期线上技术公益及线下志愿服务的形式,为北京中轴线志愿服务解决了很多务实的问题。

  最直观的表现是志愿者们在街头遇见了问路的外国游客。“字节跳动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在服务之前还会对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做很多功课,在面对外国游客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刘飞荣感叹。

  除了街头引导,跳跳糖志愿者文文在广福观志愿讲解时发现,很多人游览时大多是匆匆转一圈,对于展览中的内容不甚了解,而展馆中的讲解员大多按照固定内容讲述,对于一些游客的吸引力不高。

  “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会加入什刹海的历史变迁、现状,以及什刹海与中轴线的关系等内容,加入一些提问,让游客参与进来。”文文表示,“这样讲解的效果很直观,在展厅停留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参观的游客甚至会鼓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认可。”

  同样在广福观进行志愿服务的跳跳糖志愿者亮亮也会在讲解时进行内容延伸。他常常将展馆内的历史人物根据时间、居住区域、著作等元素串联起来,将展馆变成历史课堂。不仅如此,亮亮也会在讲解的时候做一些线上的延伸。亮亮说,有时受限于讲解的时间,很多内容无法深入展开,这时他会推荐游客在抖音平台看历史短视频内容,以便游客对展览进一步理解。

  跳跳糖志愿者们的务实和创新给志愿服务带来了改变,也帮助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跳出传统思维,站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志愿服务。“我们会告诉其他的志愿者,我们虽然给志愿者提供了讲解工具包,但是希望不要局限于工具包,这样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刘飞荣表示。

  “我们博物馆一线服务岗位需要大量社会力量的支援,‘跳跳糖’们为我馆的咨询工作、展演服务和宣传拍摄等输送了大量志愿者,不仅缓解了我们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也带动了其他志愿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表示。

  用创新思路和技能传承历史

  对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来说,志愿服务远不止游客引导和文博场馆讲解。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流转和城市变迁,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很多重大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如何将这段历史完善地还原、保留下来,是对中轴线志愿服务的深度思考。

  老照片是过往时光最直观的载体之一。银锭桥、鼓楼城墙、前门箭楼,如今的一个个景点曾经是一代代人的市井生活,而将承载这些记忆的老照片梳理、整合起来,可以拼凑出北京往日的生活场景。

  然而,来自不同年代的老照片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缺损,黑白照片也难以完整地体现出当年的风貌。所幸技术的进步给老照片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刘飞荣说,很多黑白照片可以通过今日头条推出过的“AI一键修复”功能上色,蓝天、绿树、棕色西装都可以显现出来。

  不过人工智能对于照片颜色的识别也不是完全准确。文文表示,六七十年代服装的颜色可能不会非常鲜艳,但是人工智能识别出的颜色有时会存在色差,而这些需要依靠志愿者的专业技术去一点点调整。

  这些修复过的老照片能够唤起老人的很多回忆。“一些老人可能通过照片回忆起很多场景,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生活在北京中轴线上的老居民的故事以及当时的人文风情。”文文表示。

  这也是对历史的补充。在刘飞荣看来,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更多展现的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建筑,对于市井生活的展现不算突出。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这些对群众历史生活场景的补充,共同拼凑出中轴线完整的历史文化。

  此外,口述史探访也是还原历史的重要方式。跳跳糖志愿者赛赛就曾经探访过一位生活在北京中轴线的老人,听老人讲述小时候的北京城、家中祖传的七星灶图纸、北京当年使用过的饭票,还原历史中普通居民的生活轨迹,让居民的生活细节与中轴线紧密相连,也让公众通过这些与中轴线相关的个人记忆和家族传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而人们记录历史,是为了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中轴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它以直线为基础,强调轴线对称,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东方文明的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秩序、平衡的追求,而这些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扬,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传承这段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很多跳跳糖志愿者参与中轴线志愿服务的初心。也正是基于这种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跳跳糖志愿者们愿意以创新的思维融入到保护传承传统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自2023年起,字节跳动员工公益通过联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科技馆、红砖美术馆”开展文博场馆志愿服务行动,已开展241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招募员工志愿者1196人次,总公益时长5696小时,服务文博场馆游客超7万人次。除文博讲解外,DOU来探海-中轴线志愿服务项目还招募了1882人次跳跳糖志愿者,共计3246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修复老照片537张,探访老住户记录口述史101户,参与景区文明引导19次,展馆讲解44次,服务游客约5.7万人次。

  本次集市则是“跳跳糖”们在日常公益实践外的延伸。在“DOU来探海”中轴线申遗文化公益项目的摊位上,可以看到不同文博场馆的文创周边,其中还不乏手绘脸谱的体验活动。这意味着,跳跳糖志愿者们仍在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让更多非遗技艺以周边的形式被看见和体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历史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

  可以看到,跳跳糖志愿者们正在将这些古老的文化要素和当代生活融合起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生活中,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座古老都城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文/李濛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