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发稿时间:2024-11-13 10:52:00 来源: 北京日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市民群众积极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首都文明办持续深入推进“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涌现出一批热心环保公益事业、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公益组织和个人。为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先进典型事迹,引领带动更多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本刊将陆续推出2023年评选出的50个典型事迹。本期为您介绍的“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生活)好市民”,是来自房山区的范胜植。

  “大爷,到了吃玉米的时候了,您知道玉米吃完之后剩下中间的玉米梗儿是什么垃圾吗?”

  “大妈,咱们家里炖大棒骨,吃完肉之后剩下的骨头是什么垃圾您还记得吗?”

  在房山区良乡镇小营村,村民经常能听见这样的提问。每次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范胜植都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提醒。

  范胜植是良乡镇多彩空间社区青年汇的社工。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范胜植加入了房山区的“垃圾分类宣讲团”,成为垃圾分类宣讲员,多次参与条例内容宣讲。

  “垃圾分类是事关居民生活的事情,也是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作为一名宣讲员,我不光要不断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头参与垃圾分类,还要引导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范胜植说。

  2020年7月,社区青年汇成立了“分小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示范引导站社会服务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范胜植首先开始了调研。她用聊天的方式了解良乡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看法,并认真记录。

  经过前期调研,范胜植和同事们准备在农村地区推广垃圾分类的管理“新方法”——垃圾分类进我家。以良乡镇小营村为试点,将原有的垃圾站位置撤掉,垃圾桶分入各家各户,每家门口都放置“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两个垃圾桶,再由垃圾管理员分上下午时段进行统一回收,回收后一起倒入集中垃圾回收区域。同时,考虑到农村地区产生的垃圾中,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农作物垃圾等比例较大,村里还专门设立了大件垃圾回收区域。

  起初,垃圾分类在村里推行起来并不顺利。范胜植发现,有些村民不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有些村民则是不明白垃圾分类的概念,不知道该怎么分。于是,范胜植利用“志愿服务五步工作法”,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志愿服务五步工作法”的第一步是问,见到来扔垃圾的村民,主动询问是否已进行分类。第二步是看,主动查看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是否按照标准正确分类。第三步是分,引导未正确垃圾分类的村民进行二次分拣。第四步是投,引导已分好类的村民将垃圾投入对应垃圾桶。第五步是倡议,感谢村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多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邀请村民到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区了解相关知识。

  经过了连续十多天的努力,很多村民不再排斥垃圾分类,会认真听社工、志愿者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些甚至被激发了兴趣,主动到引导站追着社工问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说明我们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是有效果的!”范胜植特别高兴。

  从2020年到现在,范胜植和同事们、志愿服务小伙伴们的垃圾分类绿色宣传工作从未停止。社区青年汇不仅成立了“分小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示范引导站,还成立了“绿色青年志愿服务队”,招募百余名志愿者参与多项活动。线上,范胜植经常在村民微信群里分享垃圾分类小知识、小技巧以及节约小妙招等;线下,她忙着桶前值守、入户宣传,还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垃圾分类小游戏、有奖问答活动等,让村民们在娱乐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今天种下绿色文明的种子,未来就会长出绿色文明的参天大树。”范胜植说,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她坚信,只要宣传不停歇,一定会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