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乡土情:
青春热血戍守吉林边境村
发稿时间:2025-01-22 10:5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这些天,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二道泡村的村史,正由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志愿者张皓源牵头,紧锣密鼓地编撰着。对位于边境的二道泡村来说,编村史是头一遭。
2024年8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张皓源,在共青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下,直奔吉林省的边境村。来到二道泡村后不久,他就发现村里一些珍贵的红色事迹和红色遗址还未被发掘,而且存在佚失风险。于是,大学期间有过修编村史实践的张皓源,主动向村干部提议修一部村史,并在村里的支持下迅速启动了这项工作。
就在此时的吉林大地上,有1511名和张皓源一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分散在216个边境村里,按照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分别从事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教育、基层党建等工作,为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助力。他们的到来,不仅为边境地区的发展注入了青春血液,也让自己获得磨砺和成长。
“留住边境村的记忆”
“每个村都有独特的故事,这些珍贵的记忆最值得记录。”张皓源一直对乡土乡情有着特别的情愫。
在大学期间,张皓源就开始关注西部计划这个项目。“我学的专业有优势,还可以帮助研究边境民族文化。选择到基层服务两三年,对于我而言,是个极好的实践锻炼机会。”张皓源说。
一次为了编村史走访入户时,他去拜访了村里的老支书,这位老支书是村里少数会说普通话的人。老支书的爱人已经不会说话了,可是,当老支书拿出一张生产队的老照片,开始对张皓源讲述那些年的故事时,他的爱人哭了起来。
“这位老人虽然不会说话,但那张照片一定承载了她一段非常深刻的记忆。”看到这一幕的张皓源被深深触动,他更加坚定了为村里修一部村史的决心,“即使这些老人走了,这个村的记忆还在。这就是村史的意义”。
编撰村史只是张皓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还肩负着另一项村里交给他的重任——担任吴大澂纪念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
吴大澂是晚清时期的杰出官员和学者,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边疆治理才能,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当地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为确保对英雄事迹的讲解尽可能地做到翔实、感人,张皓源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利用每天的休息时间反复练习,从手势站姿到语言眼神,力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他还经常到广场实地考察,设定和比较不同的讲解点位,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宣讲稿,力求讲解得既准确又生动。
除此之外,张皓源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担负起乡村振兴宣讲员的工作,向村民讲解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素质,用这种方式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张皓源说:“我个人的力量肯定是渺小的,所做的事也通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能做到的不一样的事,就是尽己所能扎根基层,用心用情为村民服务,努力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这就是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职责和担当。”
“延边四小只”出动
“一路向北的路上,其实心里很忐忑。”2024年8月,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张智淘第一次踏上吉林这片陌生的土地。
来到吉林之前,他对这里有很多的想象,“然而到这里的第一天,就让我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这里这么美,没想到村民这么热情”。
张智淘被分配到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三合镇北兴村服务,和他一组的还有王佳玉、耿飞飞、王储3名志愿者。
北兴村坐落在图们江的左岸,位于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位置,地处G331龙井段,是地地道道的边境村。
“第一次来到村里,刚下车,我就被这乡村美景深深吸引,面对全新环境时的忐忑、迷茫和不安等情绪,很快就被统统打消。”张智淘说。
张智淘还记得,进村的那一天,恰逢朝鲜族的传统节日——老人节,村民们热情地拉着4位志愿者一起过节,“这让我们第一时间就被温暖到了”。
张智淘和小伙伴们下定决心,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样一处好地方。于是,“331小分队”成立了。4个小伙伴一起拍摄、记录发布他们在当地生活的短视频,以第一视角讲述村子里的故事,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点赞。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志愿者了解到北兴村的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但缺点在于休闲娱乐项目少,留不住游客。
“怎么才能留住游客呢?”张智淘和小伙伴们开始商量。是不是可以尝试开发一些游玩的项目,让游客留下来消费。但是,搞什么项目才能做得成呢?
王储是钓鱼爱好者,受新疆西部计划志愿者养殖三文鱼的启发,王储大胆提议“养虾、钓虾、烤虾”,这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认可。
2024年10月初,他们的养虾计划开始执行时,张智淘将队名改为“延边四小只”。他们走访调查、学习请教、制定计划,争取支持资金,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精心准备的计划感染了“投资人”,短短两个月,他们就在一个540平方米的闲置庭院建起了两个直径5米的养虾池、112平方米的钓虾池,还配套建设了蔬菜种植区与餐厅。纸上的规划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这里的土地这么平整,那都是我们一铲一铲,铲出来的。”张智淘说,“那些天,我们4人每天一早起来干活,两个人负责铲土,两个人负责推土,没多久就能出一身汗。村民看着我们在干活,也会来帮忙。”
养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买了20万尾虾苗,加上饲料成本花了4500多元。养虾的温度要经常监测,每天至少要投喂6次。有了虾,4个人基本不休息,遇到节假日就进行轮休。
蓝钳鳌虾的生长周期在3-4个月,第一批虾预计能在元宵节前后上市。最近,他们4人每天都要轮流趴在养殖池边看一会儿,只要能看到有几只虾活跃的样子,一天的心就踏实了。
在等待虾成长的过程中,张智淘又多了一分压力和担忧,但是村民们都鼓励他:“没关系,你就大胆干,干不成大不了重新来一次,总能成功的!”
如今的北兴村,已成为了张智淘和小伙伴心中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们每天与村民共同劳作、一起生活,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
张智淘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让我们的边境小村子不仅‘活起来’更‘火起来’,让更多年轻人真正认识到边境乡村的美好与潜力。”
巡防在边境
从11月开始,志愿者郭明毅每周二、周四都要参加边防巡查,沿着12公里边境线,来回走一趟大概三四个小时。
“第一次走在边境线上,你会感觉很庄严肃穆。”同行的带队队长告诉郭明毅。他还嘱咐说,在边境线上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不能拍照、不能喊话,这些规矩一定得严格遵守。
毕业于长春科技学院、老家在河北邢台的郭明毅,在大学入学前就选择先参军入伍,曾在北京卫戍区某师服役,获得过“四有”优秀士兵等荣誉。大学毕业时,他从学校团委得知吉林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赶紧报了名,并以自身的优异素质顺利通过选拔。
“青春热血唤我守边疆。”在他看来,“卫国戍边”是脚踏实地学本领、长才干的好机会。
郭明毅到珲春市密江村报到的当晚,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与包括他在内的38名志愿者正式见面。这38名志愿者中,吉林省外的有23人,最远的家乡在海南。
村里为38名志愿者成立了村集体全资的志愿者服务专业合作社,还专门配备了人才公寓和食堂。合作社下设住房租赁、农机管理、后勤物业等7个部门,志愿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加入相关部门做服务。
密江村是一个传统朝鲜族村落,95%的村民都是朝鲜族,很多村民普通话讲不好。为了更好地跟村民打交道,在工作之余,郭明毅上网自学了朝鲜语。如今的郭明毅,已经能够对密江村的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如数家珍了。
来到吉林之后,在团龙井市委和龙井市边境管理大队的支持下,张智淘和他的小伙伴也迅速加入了边境乡镇护边员队伍。
努力做好边境巡逻、值守巡查、信息预警等工作,为祖国的边疆建设尽一份力。千千万万个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守边戍边,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发展,让边境村活起来。”张智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