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从操控渔船到操控拍摄按钮
青岛一渔民10年免费为村民拍照近千幅

发稿时间:2025-04-11 10:39:00 来源: 工人日报

  “来,看镜头,笑一笑!”随着“咔嚓”一声响起,一幅来自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东港头村村民的全家福,被陈玉平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下来。看着相机中大家的笑脸,他的心里也颇感温暖。正是这份温暖,支持陈玉平将为村民免费拍照的公益事业坚持了10年。

  怀着对家乡的眷恋,自2015年起,陈玉平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走进村子,为上百户近千名村民免费拍摄个人照或全家福。在他的镜头下,那些质朴而真挚的笑容被岁月定格,也记录并见证着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变迁。

  2014年,陈玉平入手了第一台相机。对于一个习惯了与海打交道的渔民来说,从操控渔船到操控相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怀着好奇与热爱,陈玉平开始自学摄影。“我感觉自己对风光类的拍摄不是特别感兴趣,更喜欢拍人,尤其是身边人、熟悉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感觉这些画面会更有价值。”谈及拍摄的初衷,陈玉平回忆道。

  在往后的日子里,陈玉平在拍摄练手之余,开始捕捉村民们的生活场景。2015年,他萌生了为乡亲们拍个人照和全家福的想法。“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去过一些老人的家里,后来得知他们离世的时候连张照片都没有。”陈玉平说,村里很多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拍过几张照片,所以很想做这件事。

  心中有了目标,陈玉平便开始挨家挨户联系拍照。尽管是土生土长的东港头村人,那时的陈玉平已经搬到几十公里外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为了给村民们拍照,他独自开车两头跑,有时为了一张照片得来回好几趟。“肖像照还好,大家也很配合,全家福就很难凑齐人。但只要村民有时间,我就赶快过去。”2019年正月那段时间,趁着村民回乡团聚,陈玉平一口气为几十户村民拍了全家福。

  照片拍完后,陈玉平还会免费冲洗加框再送回给村民。“有时候大家要给我钱,我说我在外面可以赚钱,村里人的钱,给我也不要。”几年间,陈玉平的足迹遍布了东港头村,全村200多户人家的全家福,加上其他的个人肖像照,照片总量近千幅。

  除了给东港头村的村民拍照,陈玉平还前往大场镇凤墩村、铁山街道后石沟村等多个村庄进行了公益拍照,也借此机会为许多村庄和村民留存了独一无二的影像记忆。“村子有计划要拆迁的时候,我很有紧迫感,那时真的是一有时间就回去拍摄。”采访过程中,陈玉平翻出不少来自村子拆迁前的旧照,画面中有地标性的大石头,也有木匠修船用的板凳,还有院落门头……“不管是当时的物还是人,以后再也找不到了,这些照片就成了珍贵的档案。”陈玉平说。

  “这位老师教过我和我父亲两代人;这张也很有故事,这位老人应该就只有这一张照片,老人过世后他的子女还来问我要过底片”“我们这儿最早属于琅琊镇,然后又划了琅琊台度假区,后来又划回琅琊镇,换牌子那天正好被我偶遇到,其实也是见证了历史变迁”……翻看着过往的照片,陈玉平都能清晰地记起当时拍摄的情景,还有一桩桩故事。

  随着村民搬迁新居,大家也从以前的平房住进了楼房,陈玉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拍照。在他的镜头里,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浓浓的人情味却依旧暖心。

  “这本册子是我为我们村这10年拍摄的总结,现在还没有正式成册。”在陈玉平的书架上,一本名为《我的村庄我的海》的画册小样,收录了他为村子及村民拍摄的大部分照片。这几年,他把存照一点点梳理、汇编,这本画册便是他与村子和村民的联结。

  从渔民“转身”成为专职摄影师,从操控渔船到操控拍摄按钮,陈玉平坦言,为农村和村民做公益拍摄,不仅成就了他的职业身份,还让他得以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获得西海岸新区“农民工之星”的称号。“看到村民们收到照片时的喜悦,就觉得自己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如今,陈玉平依然背着相机和设备,奔走在乡间拍摄的路上,展望下一个10年。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