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为圆教师之梦 支教山区小学

发稿时间:2022-09-05 10:53:00 来源: 重庆日报网

  “晗晗姐,这是我画的你。”“这个是仙女吗?”“对!”今年6月底,重庆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秦婧晗结束了为期一年的石柱县村小支教生活,悄悄地从学校离开。最近,得知这个消息,孩子们纷纷为小秦老师寄来了绘画、手工品等,令她感动不已。

  上个月,秦婧晗刚过完23岁的生日,虽然年轻,却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青年志愿者,不论抗疫、抗洪还是乡村支教,都有她的身影。她曾获重庆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重庆市大中专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称号。

  母亲言传身教志愿者精神

  秦婧晗是我市忠县人,她的妈妈是一名农民工子弟小学的音乐老师,在她儿时的记忆中,每个月总有那么几个周末妈妈都会突然“失踪”。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妈妈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一个是消防普法志愿者,连续多年为群众义务普及安全知识;另一个则是“教育下乡”工作队员,每月都要背着电子琴,到山区为那里的孩子上课。

  就这样,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在秦婧晗年幼的心中生根发芽。

  2017年,一进入重庆大学的秦婧晗,便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8年,她前往彭水县龙射镇开展推普脱贫公益支教行动,负责给一对兄弟送教上门。

  秦婧晗深知,山里的孩子还需要更多的温暖和关怀,需要有更多人去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此,她立下了当一名教师的理想。

  热心公益环保等志愿服务

  自立誓志愿服务的那天起,社区服务、爱心公益、环境维护、宣传教育等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填满了秦婧晗所有的课余时间。

  2020年夏天,重庆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洪峰。当洪水退去后,两江四岸留下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特别是离重庆大学最近的磁器口一带,淤泥最厚处比膝盖还要高。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庆大学团组织发起“筑牢抗洪抢险青春堤坝”行动,吹响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青春集结号”。

  秦婧晗向学校主动请缨,并召集青年志愿者加入到灾后清淤行动中。“我原以为在暑假期间招募志愿者会很困难,但没想到发布通知后短短一天时间,就有将近200名同学报名参加。”秦婧晗回忆,当天下午他们就组建了清淤小队,立刻奔赴磁器口等受灾区域。

  8月的重庆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到达现场后,秦婧晗看见到处都是“火焰蓝”“志愿红”。于是,他们一起头顶烈日、脚踩淤泥,一把铲子、一双雨靴,一寸一寸清理,一米一米推进。路过的居民说:“你们年纪不大,气力倒不小哦。”“现在的年轻娃儿才能干哟。”秦婧晗听了超级开心。

  她成为29个孩子的“晗晗姐”

  去年7月,秦婧晗成为重庆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来到石柱县中益乡支教。

  去年8月,她成为石柱县沿溪镇小学的一名语文支教老师,开启了为期一年与29个孩子朝夕相处的支教生活。

  刚去的第一个月,秦婧晗的嗓子没有好过,腰也很少直起来过。“因为跟一年级的小朋友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小到拿笔的姿势,大到一笔一划,字词句篇,都要我一个一个去教,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她说,班里的孩子都比较懂事,所以从第二个月开始,也基本能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了。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秦婧晗。如果上课时见她冷着脸,孩子们会变得安静;孩子们也会任性地在放假前的下午,要求和她一起做游戏。在课堂上,秦婧晗是孩子们尊敬的“小秦老师”,在生活中,则是他们喜欢的“晗晗姐”。

  其实,每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秦婧晗而言都是珍贵的经历。她说,这些经历坚定了自己在志愿服务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周渝文)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