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为患病老人“时刻操着心”

发稿时间:2022-09-16 11:26: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一份鲜有人愿意做的工作,杨忠梅坚持了5年,并因此获评“最美家政人”(引题)

  为患病老人“时刻操着心”(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来,换上衣服咱俩下楼遛弯去了,去找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好。”9月9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王阿姨家里,今年53岁的家政服务员杨忠梅一边哄着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王阿姨,一边帮着穿上外套,这是杨忠梅照顾王阿姨的第208天。

  从事家政服务的近10年来,杨忠梅帮忙做过家务、带过孩子、当过钟点工、照顾过患病的老人。随着时间增长的,除了她从事家政行业的经验,还有她与客户间的情谊。去年年底,杨忠梅在全国“最美家政人”推树活动中,成为北京地区的唯一上榜人选。

  在细碎工作中总结经验

  上午9点,早饭时吃的药让王阿姨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有所缓解,这让她可以在杨忠梅的搀扶下出门。据老伴柏大爷介绍,王阿姨每天白天就得吃4次药,时时需要有人照顾,72岁的柏大爷独自照看时忙得“不分白天黑夜”。今年2月,杨忠梅来到家里帮忙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照顾同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老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时刻操着心”是杨忠梅工作时的一贯状态。在电梯里,王阿姨无意识地用脚踢了同乘电梯的人,杨忠梅连忙向对方解释道歉;转身拿药前,杨忠梅一再嘱咐老人坐好,生怕她自己站起来却没站稳;喂水果时,杨忠梅特意把水果切成小块,以防老人噎着……

  在无数细碎的工作中,杨忠梅总结了自己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经验:“一方面要把他们当成是正常人来交流,带着找周围的老人多聊聊天,别让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另一方面,老人生了这种病,有时候会闹会折腾,得有耐心,不能嫌脏嫌累,得打心里接受老人家,毕竟咱也都有老的那一天。”

  一步一脚印地成长

  和许多刚来北京打工的人一样,“人生地不熟”是2013年杨忠梅从吉林梅河口的农村老家到北京时的第一感受,拥挤的地铺、杂乱的房间、陌生的环境让她在深夜里忍不住偷偷抹眼泪。家里人心疼,劝她回家,她打定“多挣点钱”的决心坚持了下来。

  刚进入家政行业时,杨忠梅选择了相对简单的家务服务,即便如此,她在工作中也面临不少难题。“到北京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有好多种类的菜都没见过,更别说做成菜肴了。”于是,她不仅要学着做菜,还要做得尽量符合户主家的口味。

  直到2018年,积累一定经验后的杨忠梅开始尝试接养老照护单。“在小杨来之前,我们请了好几个阿姨,因为要照顾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都没能坚持下来,有的甚至转身就走。”一位杨忠梅曾经的户主道出了其中的无奈。就是这样一份鲜有人愿意做的工作,杨忠梅已经坚持了5年。

  除了通过培训掌握的技能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杨忠梅业余学的手艺让她在照顾老人时更有“妙招”。去年,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摔倒后无法下床,懂得按摩推拿的杨忠梅主动接下了这单工作,上户后一边帮老人按摩,一边做老人的心理建设工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老人便能下床走动,也收获了家属的充分认可。

  有始有终讲诚信

  老人清醒时又抱又贴,糊涂时谁也不认识,又抓又挠,推着杨忠梅的行李箱就往外扔……这样的场景,杨忠梅在工作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比起这些“受苦”的经历,留在她记忆深处的,永远是那些温暖的时刻。

  “我现在还和刚开始做养老照护的那家人保持着联系,他们算得上是我在北京的娘家了。”杨忠梅回忆说,上户照料期间,老人的女儿杨怀艳就和自己相处得很好。一次自己从老家回北京去看望老人时,杨怀艳一家人还特意预订饭店给自己“接风”,这让她特别感动。

  在杨怀艳看来,正是杨忠梅对老人“将心比心”的照顾,让二人的关系更加亲近。“小杨特别勤快,脏衣服脏床单赶紧洗,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对我妈说话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后来,即使母亲长期住院后不再需要家政员照顾,杨怀艳也始终牵挂着在北京独自打拼的杨忠梅

  得知杨忠梅在参评“最美家政人”,曾经结交了深厚情谊的户主们也都积极帮助转发,获奖后还有客户专门邀请她去家里照顾老人。“让客户一直等着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但是我得专心照顾好现在的户主,做事得有始有终讲诚信。”说着,杨忠梅扶起了休息了近1个小时的王阿姨,准备喂她吃午饭,然后再吃药、遛弯、打扫卫生,继续着日复一日照顾老人的日常。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