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小老板”回乡当起“领头雁”

发稿时间:2022-12-25 15:27:00 来源: 重庆晨报

  原标题:“小老板”回乡当起“领头雁”(主题)

  黄志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让集体经济焕发乡村新活力(副题)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文/图 

  在渝北大盛镇,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敢闯敢干的80后乡村致富带头人——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从24岁到34岁的十年间,他从一个在外打拼的“小老板”,毅然转身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的“领头雁”,在家乡的土地上建成重庆市第一个丘陵山区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把原来的“空心村”变成了果实累累的美丽新乡村。

1

果园管理用上了无人机

  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

  黄志中学毕业后就离开老家到主城打工。几年后,凭借着胆识和灵活的头脑,他做起了建材生意,一年有20多万的收入,算是一个“小老板”。2010年回村后,黄志一边流转土地搞蔬菜种植,一边担任村综治干部。

  黄志发现,由于青龙村电线线路老化,村民用电经常得不到保障,许多人不愿缴电费。黄志便走家串户与村民交流谈心、多次组织院坝会,渐渐地,村民被黄志的诚心打动,最终一致同意缴纳电费,打破了僵局。随后,他又协调电力部门对陈旧的电网进行改造,一举解决了困扰村里长达13年的用电难问题。

  后来,村里要建粮食储备库,全村有86栋房屋处于征地红线内,需要拆迁。村民因担心安置问题,不配合征地拆迁工作。“一定会让大家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黄志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让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想法。现在,青龙村在太和场建起了人居环境示范点,到处是整洁的院落,亮堂的房屋,整齐的绿化树。村民住进了“别墅式”新居,有的人家还开起了农家乐。

  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16年,黄志当选青龙村党总支书记。“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作为村里的带头人,黄志定下了上任后的第一个目标。

  2018年,为了能抓住渝北区在统(景)大(盛)路沿线建设柑橘产业带的发展契机,黄志带领大家开始了整村土地宜机化整治,并在其中探索出“六改促六变”工作法,找到了一条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土地宜机化整治,青龙村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了2350亩,曾经的鸡爪地、巴掌田被改造为现代化高标准农田,这也弥补了机械无法耕作的弊端,并且吸引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为大面积栽种果树提供了契机。

  第二年,青龙村因地制宜栽植了大雅、沃柑、血橙等优质晚熟品种。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青龙村还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无人数字化果园管理平台。

  如今,青龙村种植晚熟柑橘4万余株,行间还套种大豆、荞麦、土豆等特色经济作物1000余亩,改变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据统计,通过数字化无人果园建设,可节约用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以上,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果园亩均增收达8000元。

  集体经济焕发乡村新活力

  “现在我们的收入高了,还住进了‘别墅’,生活好安逸哟!”提到这几年的生活变化,青龙村村民都笑得合不拢嘴。原来,在宜机化整治土地、开展股份合作的基础上,青龙村将土地经营模式由零散耕种改为集体经营,全村51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并制定了“8+2+1”的集体经济分配模式:将果林收益的80%直接分红给农户,剩余的20%归集体;果园行间套种作物收益的100%归村集体,再以户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农民,既促进了集体和农户增收,也改变了村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2021年2月,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举行第一次分红大会,517户“股东”领到了101.2万元分红款,平均每户分红近2000元。

  “青龙村目前整理的宜机化土地共2350亩,其中1800亩种植了中晚熟柑橘,同时套种林下作物,预计2024年进入丰产期。”黄志算了一笔账:进入丰产期后,全村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长1万元以上。“到那时,将有更多的游客可以进村享受田园采摘,农家休闲娱乐,体验浓郁的‘乡愁文化’。”

  如今的大盛镇青龙村,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处处白墙黑瓦、花红柳绿。曾经的“空壳村”,一朝蝶变,成为宜居兴业的“重庆市市级生态村”。黄志也被市政府授予“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和乡村领军人才等荣誉。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