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林 三代人 守护青山不老
发稿时间:2024-04-07 11:14:00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清明节,我们不仅要缅怀祖先,更要继承家训家风,追寻先辈们的道德操守和家风传承。清明前后,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我们一起走进河南信阳的黄柏山。近70年来,一代又一代林场人在这里植树造绿,让荒山变绿洲。
仲春时节的黄柏山,万物生发。“00后”小伙朱思源的父亲朱宾正和同事在林子里改培种植,朱思源也一起帮忙。由于从小在林子里长大,朱思源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儿时,他就常跟着父亲整地、栽树、治虫、护林,和小树苗一起长大。他不仅认识了大山的丰富和生动,也经历了林场人独有的艰辛。
朱思源说:“我会拉着我爸问东问西的,很多长得比较奇怪的植物,我都会问。我觉得爸爸真的什么都懂,山上就没有他不懂的。那时候,我们林点都还没有水,我们走二三十分钟的路程,自己去挑。”
响应国家号召 扎根青山植树造林
朱思源的父亲朱宾已经在黄柏山工作了三十多年。他之所以选择大山,也是受到自己的父亲朱时松的影响。从1959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黄柏山林场植树造林,直到2005年去世,朱时松一直扎根在这片大山里。
朱宾回忆:“我记得小时候,父亲要做森林生态的气象监测工作,每天按要求都要记录三四次,每隔6小时记录一次。不管是刮风下雨,观测站那个地方和他们住的地方很远,而且在深山区里面,每天夜里,还要打着手电筒上山上去。”
由于山下的苗木运到高海拔地区后成活率低,朱宾和同事们就在山上开苗圃、自己培育树苗,不断做适应性实验,最终确定了适合黄柏山的科学方案。从种不活到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朱宾说:“虽然他在初期的时候(父亲)对林业技术一无所知,但是为了做好这件事,他能够克服很多的困难,能坚持下来。他就要求我一定要扎根下来,那时候,我理解父亲已经把林场当成自己家,要求我把这个家看好。”
受父辈影响 朱思源回到大山守护树林
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朱思源高中毕业后,也选择像父亲一样回到大山,继续守护树木。他会常常带着朋友来这里骑行,穿过一片片水杉林、黄山松林和鹅掌楸林,给他们讲述这片树林的故事。
一代接着一代干 祖孙三代扎根青山
如今,黄柏山已经是370多种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的“家园”。原始生态的美,让山里的游客多了起来,骑行、徒步、溯溪,人们在这里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而每一株大树之上,都深深镌刻了林场工人的青春。少年白头,青山不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追随爷爷和父亲,守护大山,也渐渐成为朱思源的信仰。
朱思源说:“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我觉得这里真的太有意思了,就感觉我一刻不停地探索都探索不到尽头,我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人跟我一样,来了解这片森林,去喜欢它,热爱它。我觉得这就是我守护这片森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