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储德素:十五年的坚持 给予困境中的人光和热

发稿时间:2024-04-10 10:50:00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暮春的大别山,惠风和畅,气清景明。一大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67岁的储德素就和往常一样起床,穿上自己的破衣服,将前一天的剩菜剩饭用锅灶加热,匆匆吃完早饭,便开着他的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走村串户回收废品。

  储德素是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村民,依靠收废品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但他对捐款“上瘾”,十几年坚持向当地的红十字会捐款,年逾花甲心不老,积沙成塔显初心。他先后荣获“安庆好人”“安徽好人”、第五届岳西县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吃过苦能感同身受”

  十六年前,储德素第一次接触到电视,每天晚上都是看看电视打发时间。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看着电视里面衣衫褴褛的孩子们泪眼朦胧的场景很难受,“我小时候吃过不少苦,也吃过百家饭,最看不得别人受苦,我想帮帮他们。”于是他决定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1000元,全部捐赠给四川的孩子们。

  从那以后,他对捐款“上瘾”了。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去岳西县红十字会“报到”。每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过他的捐款时,无不为之动容,深深被他的行为所感动。“您家条件也不是很好,少捐一点吧?”“没事,儿子、媳妇在深圳打工,我自己能养活自己,够了。”他总是这么说。

  如今,储德素的爱心行为已经坚持了十五年,十几年如一日,捐款成了他的“爱好”和“习惯”,每年他都会往慈善机构跑好几趟,最少捐赠是100元,最多一次捐赠1000元,对于一位农民来说可谓是倾其所有。

  “捐款达人的道德基因”

  在很多人眼中,储德素只是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即便是朝夕相处的同村村民,也不知道他是一个“捐款达人”。他的捐款总是那么低调,甚至有点“偷偷摸摸”,他怕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知道后埋怨。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早就知道了他做善事,一直都在默默支持。

  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再干农活了,于是储德素就开始每天走街窜巷的收废品,回家一一分拣好,再卖出去赚取微薄利润。每个月初,他就拉着废品到废品收购站,拿到钱后就会去岳西县红十字会捐款。

  “给予身处困境的人光和热”

  储德素是深受村民喜欢的“好老板”“暖心人”。“他那么大年纪,只要哪家有废品,随叫随到,从不嫌麻烦,称秤不克斤扣两,大家都喜欢把废品卖给他。”村民王大妈说。

  无论在哪里收废品,他从不“拿”村民家门口的塑料瓶子、铁罐子。捡到这些“宝贝”,他总是送给离得最近的那户村民,让其集在一起,下次来再卖给自己。“能卖一块是一块,普通人的收入,都是这样一点点攒起来的。”他就是这样替村民考虑着。

  储德素步履不停,倾其所有,把劳动成果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他粗糙的双手间拾起的不是废品,而是人间大爱、温暖纯良,是身处困境人们的希望之光。(岳西宣)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