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义务献血二十八年,石油工人董文清——
总想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发稿时间:2024-06-18 10:28: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董文清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

  熊 海摄

  6月13日早上9时,刚值完晚班的董文清出现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血站,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第二十个世界献血者日的到来。“老董,手恢复得怎么样?听说你今天要来献血,大家都想见见你。”襄阳市中心血站机采室主任柴声江和他打起了招呼。今年3月1日,董文清不小心滑倒,手腕骨折。刚过3个月,董文清又赶来献血。

  董文清是中国石化湖北石油襄阳余家湖油库副班长,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他身上有着石油工人的坚毅与质朴。坚持无偿献血28年,他累计献血6.8万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体内血量的总和。2023年,董文清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献血,是可以救命的。”说到为什么要献血,董文清短短一句话,引出了两个让他终生难忘的故事。1995年,董文清的母亲检查出重病,医生说做手术需要输血,但当时血源十分紧张。“我想,要是有好心人能无偿献血该多好。”董文清说。1997年,董文清一位朋友的孩子身患白血病,出现病危情况,急需输血。董文清想起母亲手术时自己的遭遇,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当时我献出了极限量600毫升的血,但一点也不后悔。”董文清说。

  从那以后,董文清开始献血。1998年,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董文清坚持每年献两次全血,从2013年开始,他改献血小板,献血频次从一年两次增加到每月两次。董文清是一个节俭的人,但为了献血,他变得“慷慨”起来。他每周拿出固定工资给自己补身体。工作之余,还不断地学习献血方面的知识,并养成了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希望我的血液对患者的恢复能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董文清说。他还主动加入襄阳市中心血站应急血友群,随时准备为急需的患者付出。近年来,董文清共参与17次紧急献血,全力挽救他人的生命。

  “我总想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除了把工作干好外,能通过献血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董文清说。他的岗位在油库,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接卸油品入库。夏季高温,他仍需穿着长袖防静电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隔油手套爬上油罐车顶。“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油品保供是城市运转的血液保障,严寒酷暑我早就习惯了。”董文清笑着说。工作36年来,董文清共参与接卸油品150余万吨,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平凡的董文清,慢慢成为身边人的榜样。“2005年冬天,下雪后地面很滑,我妈妈走到楼下不小心滑倒,躺在雪地里动弹不得。董文清一看到就把她扶起来送到了医院,还为她办理好住院手续。”邻居张广洪说。2008年,有同事出国务工,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里无人接送,董文清便主动承担起接同事孩子放学的任务。同事、朋友口中,这样的小故事数不胜数,人人对他都很钦佩。有这样的基础,董文清动员大家一起无偿献血,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至今,他已带动40余人加入了献血者行列。最让他自豪的是,这些人中,有自己读大学的儿子。

  在董文清家里,一摞摞的献血证和荣誉证书被他小心地珍藏在柜子里。“希望能用我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和他们素不相识,但献血对社会有贡献,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董文清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13 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