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凝聚志愿力量 助推四川德昌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4-12-14 10:33:00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德昌,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近年来,该县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在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上持续发力,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尚在德昌大街小巷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制度化 厚植志愿服务成长沃土

  从德昌西站出站,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面带微笑,有问必答,有忙必帮,义务为来往旅客提供服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返家乡青年志愿服务队。德昌县现有返家乡青年志愿者100余人,日均组织5名志愿者参与西站日常引导服务,并为重点旅客提供点对点服务。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德昌西站的一张亮丽名片。

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幼儿园开展活动。余心蕊摄

  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幼儿园开展活动。余心蕊摄

  近年来,德昌县积极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德昌县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负责全县志愿服务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按照责任分工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探索形成“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积极打造“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服务阵地,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1+14+X”志愿服务队模式运行,整合文化、科技、法律、农业、应急、养老等10个行业领域,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为面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集培育孵化、业务指导、研究培训、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综合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治理综合宣教服务平台。

  专业化 助推志愿服务精准高效

  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德昌县聚焦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和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以“寒可取暖、暑可纳凉、累可歇脚、伤可用药”为初心,整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工哩啦”石榴籽爱心驿站等阵地设置暖“新”驿站17个,用小小驿站大暖人心,让文明实践“小阵地”扎根到服务群众最前沿。

德昌医疗服务队正在为群众测量血压。余心蕊摄

  德昌医疗服务队正在为群众测量血压。余心蕊摄

  今年以来,该县积极探索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德昌路径”,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县级平台统筹协调、专业赋能、项目指导等功能。通过联动70家社会组织、12个乡镇(街道)社工站、72个村(社区)社工室,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100余次,服务人次3000余人。

  此外,德昌县还全力打通群众“需求侧”与志愿服务“供给侧”有效衔接渠道,依托全国志愿服务协同平台,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队伍(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运行,对志愿服务项目实行闭环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工作模式。

  常态化 共筑志愿服务文明新风

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余心蕊 摄

  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余心蕊摄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德昌县司法援助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为老弱病残孕幼等特定人群,城乡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群体涉及抚养纠纷、赡养纠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等特殊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今年以来,共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1件,法律援助率达到100%。

  近年来,德昌县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县级单位主动下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评价”服务,发动辖区内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300余人,示范带动辖区居民参与理论宣讲、应急救援、环境卫生整治等共建活动210余次,全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激励引导文化能人、技术能手、文艺爱好者等群体注册成为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为志愿服务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把志愿活动开展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到公园、广场、商圈、车站,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里,把温暖送进群众心里。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90支,实名注册志愿者4388名,累积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381个,产生志愿服务时长18.4万余小时,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志愿服务“微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不竭动力,助推德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余心蕊)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