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阿西阿呷”将接力棒交给“吉布日哈”

发稿时间:2025-02-04 13:4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春运,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盛大迁徙,是亿万游子归心似箭的奔赴,也是无数铁路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战场。当2025年的春运大幕缓缓拉开,成昆铁路5633/4次“慢火车”也奏响了它独有的乐章。在这趟满载着希望与温暖的列车上,有两位彝族铁路人,他们的故事在这个春运里交织,谱写出一曲关于传承与担当的动人旋律。一位是在这条线路上坚守了28年的“索玛花”列车长阿西阿呷,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春运;另一位则是初出茅庐却满怀热忱的“山鹰”吉布日哈,正迎来他担任列车长以来的首个春运。

  大凉山“索玛花列车长”的最后一个春运

  阿西阿呷,中共党员,28年来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成昆铁路5633/4次“慢火车”的岗位上,这位被誉为大凉山“索玛花”的彝族列车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着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对彝族百姓的深情。2025年的春运,是她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春运。

  1971年,她的父亲退役后被分配至成昆铁路的白石岩站工作,从此,车站便成了她的家。由于白石岩站位于大凉山深处,进出只能依靠“慢火车”,她自幼便在这趟火车上成长,对5633/4次“慢火车”怀有深厚的情感。1996年,21岁的她加入铁路行业,开启了她的铁路客运生涯。从小生活在铁路边的阿西阿呷对铁路有着亲人般的感情,值乘“慢火车”28年如一日,每趟车都以真心、真情服务旅客。成为列车长后,她自学旅客运输心理学,突出“大凉山”人文关怀,要求乘务人员掌握服务技巧,引导老乡们文明乘车。2017年以前,“慢火车”上的彝族列车员很少,彝族老乡对同为彝族的阿西阿呷有着天然的亲切,她也总是热心帮忙,久而久之,老乡们都亲切地称她“阿呷车长”。为了方便沿线乡亲联系自己,她的手机号码20多年来未曾更改,这些年来,她帮助彝族百姓解决了无数难题。二十多年来,她亲眼见证了这趟“慢火车”为大凉山彝族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她不仅仅是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更是连接彝汉人民的纽带。

  大凉山“山鹰列车长”的第一个春运

  吉布日哈,29岁的彝族青年,出生于凉山州普格县,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县城。2017年加入铁路系统,值乘大凉山“慢火车”,积极向上的劲头犹如振翅欲飞的“山鹰”,目前是“慢火车”上最年轻的列车长。2025年的春运,是他担任列车长以来的首个春运。

  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细心留意着乡亲们的需求。看到村民们搬运货物吃力,他总会第一时间上前帮忙,一趟趟地搬运,累得满头大汗也毫不在意;遇到赶牲畜乘车的老乡,他耐心协助,安稳安置,避免影响其他旅客。这些事看似琐碎,却饱含着他对乡亲们的深情,也早已成为他工作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他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老乡们的喜爱。

  春运里的索玛花托举小鹰展翅高飞

  为了向自己的“偶像”学习,吉布日哈来到阿呷车长的班组,在阿呷车长的班组中,吉布日哈不仅掌握了更多值乘“慢火车”的细节知识,还领悟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阿呷车长的鼓励和教导下,吉布日哈深受启发,立志要成为像阿呷车长那样杰出的车长。

  2025年春运,阿西阿呷心中满是对彝族百姓的放心不下,她担心今年的春运客流大,担心老乡们在旅途中遇到各种问题。然而,看到吉布日哈的成长和努力,她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今年春节,吉布日哈坚守在列车上。值乘期间他遇到一位彝族老乡在回家途中因行包丢失而焦急万分,他立刻想起阿呷车长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迅速用彝语安抚这名老乡,并联系各个车厢的乘务员帮忙寻找,最终帮老乡找回了行李,当看到寻回的大包因为长期背重物,包带已经开线预断时,吉布日哈这才明白为什么阿呷车长要叮嘱他要随身携带“百宝袋”了,他从“百宝袋”里拿出针线,并为老乡缝好了行包带。

  大年初三,列车上迎来了一批结伴出行的彝族学生,他们兴奋地交谈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但由于人数较多,他们的欢声笑语在车厢里渐渐有些吵闹。吉布日哈微笑着走上前去,像阿呷车长平时那样,用彝语亲切地和孩子们交流起来。他耐心地告诉孩子们在列车上要注意的文明礼仪,还分享了自己在铁路工作中的一些有趣经历,孩子们听得入神,很快便安静下来,还主动向周围的旅客道歉。阿呷车长目睹这一切,眼中满是欣慰。

  看到吉布日哈能够如此出色地处理这些事情,她把吉布日哈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列车长了,以后这趟车我就放心地交给你了,你要像守护自己的家人一样,守护好我们的老乡,守护好我们的‘慢火车’。”阿西阿呷不仅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倾囊相授,还把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隆重地介绍给她熟悉的老乡们。

  在这个春运里,阿西阿呷和吉布日哈携手并肩,为旅客们的出行保驾护航。他们的身影在车厢中穿梭,温暖着每一位乘客的心。2025年春运结束后,阿西阿呷也将告别自己奋斗了28年的岗位,成昆精神的接力棒,也将稳稳地从阿西阿呷手中交到吉布日哈的手里,相信在新一代成昆铁路人的传承与奋斗中,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续写大凉山与“慢火车”的深情篇章。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