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各路救援和保障人员“抢着做事情”
青春出列 集结四川筠连救援一线

发稿时间:2025-02-10 11:1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站在滑坡方量达10余万方的巨大滑坡体上,西部计划志愿者谭宇声多么希望能够听到废墟里的回声。

  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截至2月9日11时,初步核定已造成10户民房、1户生产用房被掩埋,1人遇难,28人失联,2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与沐爱镇挨着的镇舟镇立即组织民兵及志愿者前往金坪村救援,正在镇舟镇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谭宇声随队于8日14时许抵达灾害现场。

  测绘数据显示,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形成长约1.2公里的碎屑堆积体,滑坡方量达到10余万方。谭宇声看到,巨大的山体被切了四分之一,碎石块一直从山顶铺到小山沟。

  2月9日上午,谭宇声在专业救援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滑坡现场搜救。有经验的救援人员告诉他:“要喊,要对着废墟里面喊‘有没有人’。”

  站在巨大的滑坡体上,谭宇声寻找山石的缝隙,每发现一处,他就趴在缝隙口朝里面大声喊:“有没有人!有没有人!”

  “感觉每一次呼喊都是很有希望的等待。”这名25岁的年轻人此前从未见过这样的灾难现场,他说,当时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多么希望里面有人回应我”。

  焦急的受灾群众让谭宇声有了深深的急迫感。2月8日下午到达现场时,他看到一名村民坐在公路边哭泣,滑坡发生后,该村民的家人失联。谭宇声觉得责任在肩:“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一定要努力参与到抢险中去。”

  此次山体滑坡发生后,团宜宾市委、团筠连县委迅速组织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参与救灾工作。团筠连县委副书记李玉说,除了配合一线救援,志愿者还参与群众疏散安置、安置点秩序维护等工作。

  西部计划志愿者凌慰2月8日下午抵达金坪村时,由于塌方还在持续,当地群众陆续被转移到临时安置点。一名老奶奶被送到安置点时,因为晕车,身体十分虚弱。凌慰和同事二话不说,把老奶奶背到6楼住下。

  在安置点,志愿者帮助分发牛奶、面包等物资,还要维持秩序。有的受灾群众急着回家喂牲畜,但滑坡体周边太危险了,凌慰赶紧把他们劝了回去。

  宜宾学院大三学生饶澄澄家住沐爱镇兴隆村。2月8日晚,她和妹妹在位于筠连县第二中学的安置点值守了一个通宵。2月9日早晨回家短暂休息后,饶澄澄又回到安置点。这时,他们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在“青青儿童乐园”照顾好少年儿童。

  作为四川共青团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经验,在临时安置点设立“青青儿童乐园”能有效照顾安置点的少年儿童、安抚受灾群众的情绪。2月9日凌晨,经过当地团组织的彻夜努力,临时安置点的“青青儿童乐园”搭建完成。

  据初步统计,安置点内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15人。李玉介绍,他们筹集了约50本图书及积木、卡纸、画笔等物品,组织志愿者开展手工、绘画等活动,丰富孩子们在安置点的生活。

  家在沐爱镇石林村的攀枝花学院大二学生刘好也加入了“青青儿童乐园”的志愿服务工作。她看到很多救护车从家门口驶过,心想救灾肯定需要志愿者,就向团县委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教孩子们画画、搭积木、玩气球……刘好说,希望游戏能转移他们对灾难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灾害的搜救工作还在继续。安置点的人们也在忙碌着,一些企业提供了移动电源供群众充电,周边有民兵值守、巡逻,银行的移动业务车也开到安置点为群众服务。

  看着各路救援和保障人员“抢着做事情”,饶澄澄哭了。她说,自己在去年12月刚入党,见证并参与了这场灾难的救援,“当群众面临困难的时候,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所以很有感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实习生 吴霞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0日 01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