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职工“娘家人”故事|时隔多年,困难职工子女还能一眼认出她来

发稿时间:2025-02-20 11:34: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职工“娘家人”故事】

  原标题:从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18年,王红走进职工心里——(引题)

  时隔多年,困难职工子女还能一眼认出她来(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马安妮 武文欣

  阅读提示

  新疆克州总工会帮扶中心主任王红走近职工,用心用情开展帮扶工作,通过解决就业、子女助学援助、医疗救助等措施,让困难职工暖心又安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总工会帮扶中心主任王红的脸上总是带着暖暖的笑容,让人觉得很亲切。在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时,她信手拈来:户外劳动者驿站升级建设、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而在众多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最让她感到自豪:“职工有困难第一时间能想到来找工会,就是对工会最大的肯定和信任。”

  2006年,王红被调入克州总工会从事帮扶工作,一干就是18年。她的手机通讯录里,大多数都是曾经帮扶过的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大约有六七百人。

  “宝藏”通讯录

  近日,王红曾经帮扶过的困难职工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再次来向她求助。之前,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面临下岗,妻子因车祸不能工作,两个女儿还在上学,一家四口的生活陷入困境,克州总工会帮扶中心帮他找到了工作。

  这一次,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遇到了比较复杂的难题:原本2024年7月,按身份证年龄已满60岁,他就可以退休,可个人档案年龄却显示为57岁,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他原本的保安工作却因身份证年龄已满60岁而被辞退,目前没有了工作。同时,又因没有职工身份无法被纳入困难职工帮扶档案系统获得帮扶。

  “你不要着急,我们先找一份工作,解决职工身份,再将你纳入困难职工帮扶系统,并在系统里备注未退休的原因。”王红一番话让原本沮丧无助的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放下心来。

  随后,王红翻起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和电话通讯录,仅仅用了20分钟,便为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找到合适的工作。

  “从干基层工作的第一天起,不管去哪家企业,我都会留下微信和电话,时不时询问一下,发布一些企业用工信息,以备不时之需。”王红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她的微信朋友圈,有许多用工信息。

  打造全链条帮扶体系

  聊起工会帮扶工作,王红总是有举不完的例子,从这些事例中,王红总结出一套开展帮扶工作的“秘诀”,其中一点就是困难职工档案盒。

  在克州总工会大楼内,设有阿图什市总工会帮扶中心办公室,靠门一侧的墙边摞满了蓝色档案盒。“档案盒里都是我们帮扶的职工基本信息。”王红介绍,每一名被帮扶的职工都由工会干部登记造册。跟困难职工打交道多了,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了然于心。所以,她一看到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就记起了他家的情况。临走时,王红交代努尔买买提·依迪热斯:“让你的孩子加我的微信,里面有招聘信息,找工作方便。”

  近年来,在王红的推动下,克州总工会帮扶工作形成了“困难职工提交申请-工会入户了解-建档认定-‘资金帮扶+技能帮扶’-长效跟踪-稳定脱困-不定时回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据统计,通过解决就业、子女助学援助、医疗救助等帮扶,克州原有的5403户困难职工,已脱困1643人、注销困难职工档案3665人。

  走进职工心里

  前不久,王红去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名工作人员主动来到她面前询问:“您是在工会工作吧?”迟疑间,对方开口道:“我是乌拉别克·胡加西,小时候,您去过我们家好多次,还帮我妈妈开了个小饭店。”

  原本疑惑的王红瞬间想起来,“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会被困难职工的孩子认出来。”她回忆道,那是她刚参加工会工作不久,了解到乌拉别克·胡加西的母亲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又遭遇失业的情况后,得知她会做柯尔柯族的美食,便有了帮她创业的想法。走访后,终于在一所学校门口找到一个小门面,并借钱帮她租下来,让她开起小饭店,后来乌拉别克·胡加西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从事工会工作18年来,走近困难职工是王红一直坚持的事情,而这份坚持,也让她走进了职工心里。

  如今,王红仍然坚守在帮扶一线,看着越来越多年轻工会干部从事帮扶工作,她欣慰地说:“我们做的是民心工作,要让每一位来求助的职工都感到这里就像‘家’一样,我们在时刻惦记着他们。”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