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一场可持续的青年驻村计划——漕泾站启动招募!

发稿时间:2025-03-03 11:02:00 来源: 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这里没有摩天大楼的冰冷倒影

却有碧波编织的生态锦帛

这里不是循规蹈矩的格子间

而是孕育乡村振兴奇迹的创变工场!

万物回春之际

让青春在田野间绽放燎原之火

我们计划开启一场

可持续的漕泾青年驻村计划

这里不是逃离都市的退路,

而是扎根热土的征途

当黄浦江的浪花遇见漕泾镇的波纹,

我们邀你以青春之名,

赴一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人民政府

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秘书处

PART 01 解锁漕泾

离繁华不远,离自然更近

当城市的天际线在身后渐隐

在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

我们一同感受

现代田园与千年生态相拥的呼吸

  01

  水墨江南中的生态秘境

  翻开漕泾的生态长卷,你会惊叹于她的“三水共生”——江、河、海在此温柔碰撞。从千年古海塘到万亩智慧田,在湿地呼吸间触摸上海边际的农耕诗意。

  春来,

  金门村的油菜花点燃地平线,

  蜂蝶携着阳光自在飞舞;

  夏至,

  水库湿地的荷风摇碎碧波,

  白鹭掠过稻田,衔走一片云;

  秋深,

  生态廊道的枫林把晚霞酿成酒,

  醉红了乡间小路;

  冬临,

  古海塘边的芦苇荡飘雪成诗,

  候鸟驮着暮色划过水墨长卷。

  漕泾水文景观  

  02

  古桥流水间的人文寻踪

  水道纵横的漕泾自古以盐运而得名,发达的水路交通成就了大大小小的各类桥梁。千年古冈身,百年济渡桥,从金光济渡桥到水库鱼篓桥,桥梁承载了无数漕泾人民的记忆与情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盐不仅仅是调味品,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漕泾的盐民,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盐田,也在这片盐田上,播种了文化的种子,照亮了文化的长路……这里没有标本式的文化展演,只有热气腾腾的生活现场,跨越千年的时空,你将看见,文明的星火如何在代际传递中燎原。

漕泾青年社区实拍  

PART 02  你将收获什么?

乡村振兴领域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

专业导师现场指导

闲适宜居的自然生态

提供免费的住宿

一段并肩而行的友谊

高含金量证书

3000元/人的调研补贴

PART 03 你可以做什么?

  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沿着项目的线索不断探秘乡村,在为村落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收获独属于你的乡创体验。

  

  探索沧海盐田

  在这里,你可以聚焦盐田的文化与生态价值,探索其与现代产业的结合方式。通过技术赋能、艺术介入或生态创新,让传统盐业成为可持续经济的载体,同时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基因。  

  

  重构空间的桥梁文化

  以桥梁为载体,你可以挖掘其历史叙事与当代功能。通过文化保护、技术融合或公共艺术设计,重新定义桥梁在物理与精神层面的“连接”价值,促进城乡对话。  

  

  打造数字游民的乡村办公新场景

  在这里,你可以尝试构建适合远程办公与创意协作的乡村空间,推动数字技术与乡土资源的双向赋能。探索城乡人群的技能共享、文化共融,打造新型社群生态。  

  

  激活银发群体的社会价值  

  关注乡村老龄化议题,以创新服务、代际协作或文化挖掘为核心,重新定义“银发经济”。通过提升长者生活品质与参与感,释放其经验与智慧的红利。  

  

  乡村场景的情感赋能

  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重新设计婚庆体验。通过仪式创新、地标营造或产业链延伸,将乡村转化为承载情感记忆的浪漫空间。  

  无需拘泥于固定形式,你可以从任一主题切入,用技术、艺术、商业或社群的视角,为乡村注入新生命力。无论是激活沉睡的资源,还是创造未曾有过的联结,关键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方式。这场乡创实验,等待你的重新定义。

PART 04 招募信息

招募计划

漕泾青年驻村计划

我们计划招募20位青年

以独特的青年视角

共同探索漕泾乡村振兴方式

招募对象

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创业青年、艺术青年

热爱乡村向往乡村的青年

个人或团队均可报名

驻村时间

2025年3月20-4月9日

在重点村开展为期3周的驻村计划

我们寻找

长期关注乡村,想了解乡村运营的人

热爱自然和乡村,热爱分享的人

愿意与村民共建、共益的人

有创业意向的人优先。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报名

  (报名截止至3月14日20:00)

  (报名结果以短信或电话方式通知 请及时查收)

  咨询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群聊

  (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包住宿)

  (差旅自费,入选者有3000元/人调研补贴)

  (驻村主理人联系方式:陈老师 19157843896)

PART 05 驻村计划选定项目

  01

  从“游走”到“入乡”:数字游民赋能乡村振兴

  实地调研数字游民“入乡”情况,探索数字游民这一新兴群体是如何融入乡村、活化乡村、赋能乡村,分析数字游民们能如何为水库村带来经济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和文旅价值。

  02

  设计一种融合本土盐文化特色的网红产品,食品或文创产品均可

  为更好地传承推广盐文化,促进区域农文旅商的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基于四个重要站点(冈身遗址、水库村、上海市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百年朴树)中盐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发一系列融合本土盐文化特色的网红产品,食品或文创产品均可,进一步深入传播盐文化知识,增强公众对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努力,提升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群前来参观,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03

  设计数字水库、数字水乡视觉互动系统

  虚拟化呈现漕泾郊野公园历史、文化、风光、娱乐等点位以及相关餐饮、公厕、租借自行车等公共服务处,实现线上游览、了解概况、互动点单、制定个性化短途线路等功能。

  04

  提升海涯村为老服务

  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需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手工艺制作、邀请医疗专家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助餐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等,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其精神生活。

  05

  青银共居模式探索

  探索“无龄感社会”青银共居模式,让水库村内“银发群体”与数字游民、驻村大学生等“青年群体”进行“青银链接”。可与数字游民合作设计拍摄短片,以村中老人的一生为切入点,描述水库村人成长和乡村振兴发展蝶变的过程等,或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调查、形成探究式调研报告,形成可持续的老青相伴生活模式和方案。

  06

  人文护塘内涵挖掘并设计氛围宣传营造、系列文创宣传品

  根据“人文护塘村 十里龙泉港”护塘人文开展创意设计,在村主干道、社区活动空间设计有创意的宣传氛围,挖掘护塘村文人雅士、巧心匠人等资源,设计人文护塘的文创宣传品,通过氛围营造、文化IP,体现生活在护塘的幸福感,提升护塘影响力。

  07

  济渡桥等漕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桥梁周边的空间打造,以及串珠成链的桥的故事的研学内容设计

  漕泾自古以盐运而得名,发达的水路交通也成就了大大小小的各类桥梁。千年古冈身,百年济渡桥。作为浦南地区最长的一座石板桥,济渡桥近年来前来打卡的游客日益增多,但目前周边环境还相对比较简单,在观感上有一定的欠缺。为更好满足考古爱好者和游客追昔抚今的情怀,有必要对周边的空间环境进行一定的提升,包括打卡点位、直观的文字介绍等。同时,整理漕泾各座具有年代感、特色性的桥梁,从金光济渡桥到水库鱼篓桥,去寻访主持南浦大桥等工程的院士叶可明的家乡阮巷,设计“桥”的研学线路,串连起“桥”的故事。构筑起“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美好愿景。

  08

  水库村党建文化公园提升方案

  空间现状为村党建文化公园,占地约3.5亩,内设平房一处、景观水池、草坪等,对现有空间进行提升打造,契合数字游民国际村定位,满足数字游民、游客、村民休闲观光、娱乐、健身等需求,具备户外演出、交互等功能。融合户外剧场、运动元素、大自然工位等元素。

  09

  5个岛故事编纂、形象美化设计

  郊野公园水库村水域面积约占全村的40%,遍布 40 余条河道和70多座半岛、独岛,是一个坐落在六千多年古海岸线遗址的水上村庄,岛上或居住人家,或与自然生灵共伴。选取五个岛,希望进一步挖掘一岛一名一故事,配套相应装置,和水、岛、天相映成趣,展示“岛中村庄”“岛上人家”的人文魅力。

  10

  阮巷村艺术中心周边婚礼艺术打造并运行

  阮巷村艺术中心位于阮巷新苑东侧,靠近朱漕路。于2023年打造并运行,主要承接各类宴席,现场能容纳50桌人员同时就餐,艺术中心内设有大屏幕、灯光秀、舞台等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正在逐步改造中。请调研并打造周边婚礼艺术,提升阮巷艺术中心知名度,改善艺术中心运行现状等。

乡村振兴不是选择题,

而是时代交给青年的必答卷

此刻,黄浦江与漕泾塘正奏响和鸣,

我们在上海之南,

等你以青春重绘江南!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