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边雅斯)“五一”假期,北京南站日均客流量预计达42万人次。为进一步做好旅客的服务保障工作,一群身着“旅客身边人”马甲的志愿者,在指路、咨询、帮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细心的旅客会发现,除了热情和微笑,每个志愿者都配有一个“乾坤袋”,里面总能神奇地拿出旅客需要的针线包、胶带、包装绳、便签、老花镜等等,让记者想去“翻包”一探究竟。
一大早,重点站区志愿服务协会北京南站地区志愿者团队管理人张桂华便在集合点忙活起来,反复检查“小蜜蜂”电量,把刚带来的“指路条”挨个放入“乾坤袋”,上面印好了如何从北京南站到达热门景点、医院、机场和其他火车站的换乘方式,还往里面放了一盒润喉糖。“志愿者一上岗,就需要不停地为旅客指路,面对南来北往的人,这个指路条能大大提高效率,旅客拿着也便于记忆和实际找寻。因为现场人多声音嘈杂,即使使用了小蜜蜂,也需要志愿者拉大嗓门,一忙起来就没有时间喝水口干舌燥,所以给他们备了盒润喉糖,免得失声。”张桂华说。
志愿者的“乾坤袋”。站区管委会南站办供图
跟着志愿者来到北京南站地下一层换乘大厅,地铁北出口附近设置了一个志愿服务点位,据悉,每到重点时期,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南站办都会组织志愿者进站服务,协调北京南站配备桌椅。虽然还没到服务时间,也没来得及把所需物品摆放整齐,旅客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一整天的“微笑服务”正式开启了。记者现场看到,志愿者始终保持热情、礼貌,听清楚问题之后力求用最简单明了的话回答,尽量让每位旅客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答复;随着站内人流的不断增大,广播喇叭的声音也大,没多久志愿者们就把“小蜜蜂”的音量调到了最大,还要提高嗓音、大声说话,遇到年龄大的或是第一次来北京,还需要反复解答,备的水没时间喝,准备的椅子也顾不上坐。
有一位旅客过来说他携带的纸箱突然开了,志愿者就拿出准备好的胶带和包装绳,帮他粘好,再捆结实,旅客连声道谢;有一个小伙子书包开线了,过来求助,志愿者老师连忙打开针线包,拿出针线帮他缝好,小伙子临走前鞠了一躬;一位旅客过来说自己穿的鞋不合适,脚磨破了,志愿者让其坐在椅子上,从“小急救包”里取出碘伏棉签和创可贴,帮她处理好;有位视力障碍旅客来求助,说来接他的人在出站口等着,志愿者就主动送他到出站口,与来人交接之后又迅速跑回岗位继续服务……
志愿者为旅客指引。站区管委会南站办供图
临近中午,车站人流越来越大,前来咨询的旅客也越来越多,志愿者们愈加忙碌,午饭本来安排好每人半小时的时间,大家都匆匆吃完就快速回到服务岗位。遇到要去热门景点、各大医院的,就从袋子里拿出指路条;有的旅客要去的地方距离北京南站比较远,就拿出手机帮着查询并规划最合理的路线;有外籍旅客来问询,就用事先下载的翻译软件与其沟通并为其解决问题;还有和同行人员走散的就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联系,直到他们找到亲友。“我怕自己手机续航不够,就备了个充电宝,但很多旅客都会因手机快没电甚至已经关机过来求助,我就拿出自己的充电宝给他们应急。”嗓子已经沙哑的志愿者小赵,匆匆忙忙从袋子里拿出润喉糖塞进嘴里。
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南站办工作人员介绍道,“五一”假期,每日有14名志愿服务协会志愿者在地下换乘大厅和北广场岗亭为旅客提供服务,同时协调丰台区每日支援20名文明引导员驻站服务。给志愿者配备的旅客服务物资,都是基于长期服务旅客的经验,针对行李破损修补的、旅客受伤生病的、应急通讯求助的等等,并增加了指路条,天气转热,还将配备解暑用药,适时提供绿豆汤,为旅客出行提供保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