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山西师大34名研支团青年,在“莲花秘境”点亮教育之光

发稿时间:2025-05-09 10:1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陈枭 中青在线记者 朱仪杰)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云雾深处,坐落着被称为“莲花秘境”的边陲小城——西藏墨脱。自2016年起,墨脱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特殊的客人”,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34名青年在这里开启了一场“教育接力”。

  2024年在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培训学校培训中的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陈枭/摄

  跨越天堑的教育接力

  墨脱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2016年夏,山西师范大学首届研支团成员带着行囊踏上去墨脱县的未知旅程。从太原到林芝的航班,再转乘越野车穿越350公里险峻山路,悬崖边泥泞的道路、突如其来的塌方滑坡,这条当年被本地人称为“生死路”的扎墨公路,用10小时的颠簸给这群平均年龄23岁的师范生上了“高原孤岛”的第一课。

  “当时紧紧抓着车把手,看着窗外百米深的悬崖,我突然明白了教育的重量。”山西师范大学首届研支团成员王涛回忆道。

  2017年11月18日,林芝市米林市发生6.9级地震,墨脱县完全小学有强烈震感,正在上课的研支团成员们第一时间组织数百名学生有序撤离,用身体筑起保护墙,直到所有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

  大雪封山时的物资短缺,雨季塌方造成的交通中断,还有迥异的高原气候,都没能撼动这支队伍,他们创下了山西高校教育援藏的多个“第一”。

  浇灌希望的创新实践

  “我们想让孩子知道,山外的世界不仅有雪山峡谷,还有星辰大海。”山西师范大学第八届研支团成员喊出这样的口号。

  从“一棵小树发芽”诗歌创作课到门珞武术传承课,从足球技巧训练到中外文化鉴赏。2016年至今,山西师范大学研支团的34名支教老师结合专业特长,为高原的孩子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多维窗口。

  山西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邺铭教同学们武术。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供图

  2018年启动的“阳光杯”校园足球赛已成当地教育品牌。支教团引入“在赛中学”的训练模式,用废旧轮胎制作球门,在碎石场地上画出边线,培养出多支少年球队。

  在3600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校园里,“大手拉小手”书信活动持续传递温暖。1200余封手写信件穿越山河,大学生们用笔尖分享成长故事,孩子们用图画描绘家乡新貌,支教团还发起“墨脱专项基金”,累计捐赠数万元图书、体育器材,让乡村小学有了首间图书室。

  “大手拉小手”书信活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供图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

  山西师范大学研支团热议回信。第八届研支团队长安超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让在支教一线的我备感振奋。作为支教团队长,在支教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不仅是地理坐标的选择,更是精神坐标的锚定。谢依特小学支教队员扎根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的事迹,让我更加坚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支教团成员徐雨萌表示,今后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据了解,首届研支团成员王静放弃编制重返西藏任教,第二届成员张子恒选择留在墨脱乡镇工作。更多的山西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也把“老墨脱精神”带回了三晋大地。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