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载春秋,江苏油田退休职工,现江苏油田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扬州爱扬志愿者讲师施徐生一头情牵江苏油田发展,一头托起社会公益暖阳。
从1999年成为“青年志愿者”全国个人会员,到2012年加入“扬州爱扬志愿者协会”,再到2020年成立“希望工程帮扶团”及“爱扬州志愿者(普法)讲师团”,26年来,施徐生一直从事法治宣传、捐资助学、蓝天救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服务等公益活动。
普法不停步助人解难题
5月22日,扬州市梅岭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一场专题讲座正在进行。施徐生正在给街道网格员们作关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主题的公益法治宣传讲座。
施徐生在职期间先后从事教师、法律事务管理、信访等工作。42年的工作历程中,他曾获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省红旗基层党校优秀教员、中国石化普法先进个人、中国石化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等荣誉。
退休,对他而言并非终点,而是服务社会新旅程的起点。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他毅然投身公益普法事业。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到甘肃敦煌古城,从四川大凉山深处到江苏扬州的社区街巷,都留下了他传播法治精神的身影。“我希望能用我的法律之长,尽力对身边的人宣贯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施徐生如是说。
一次,在社区普法的过程中,施徐生看着台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念头,要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编制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件,做到因材施教,加强普法的针对性。于是,他精心制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备的法律意识》《女性婚姻中的权利及保护》《公民个人法律风险防范》等几十个法治宣传课件,用于公益法治宣传。每次授完课,都会有学员说:施老师,以前总感觉法律离我们很远,但是听了您的课,感觉生活中处处要懂法、讲法、用法,谢谢您为我们打开了法律的大门!
退休至今,他开展公益讲座近百次;为素不相识的退休老职工代理信访维权,8次伏案撰写材料逾10万字;帮助不识字的农民打赢两审保险诉讼,挽回损失8万元;为彝族女孩更正档案年龄,铺平求学之路;为9名退休老兵争取到被差别对待的慰问金……通过电话、微信等向他进行法律咨询的个人或单位分布全国各地,只要他们需要,随时能得到施徐生的专业建议。
情系大凉山烛照求学路
7月,又是施徐生和孩子们相约的日子,孩子们在期待着,他也在准备着。
施徐生与大凉山的情缘,始于2016年。他从原江苏油田二中刘萍老师处得知当地学校教学物资匮乏时,毫不犹豫加入爱心捐助行列。
2018年,退二线的他,听闻凉山师资严重短缺,一个念头在心中萌发:去支教!“我当过老师,知道教师对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施徐生回忆道。
虽然他曾经从事过小学教育,但为了胜任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他主动走进中小学课堂“取经”,虚心向一线教师请教教学方法。
2020年3月,带着自费购买的投影仪、电动幕布、打印机等物资,施徐生跨越2500多公里到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同一苍穹下”凉山支教部。经过培训,他被分配到了昭觉县日哈乡中心小学任教。
学校在山区,海拔近3000米,距县城近50公里。在这里,他与另一位老师包班教学,承担起全班七门主课的教学任务,并照料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每月还会随老师们一起,走访他们结对帮扶的困难家庭。
短短一个学期,他与大山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他最喜欢的孩子之一,学生吉朵史拉清澈嘹亮的歌喉尤为出众,多次登上央视等媒体的大舞台。
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吉朵史拉作为领唱之一,在万众瞩目下唱响《国旗国旗真美丽》。这已是继建党百年庆典领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后,他再次闪耀于国家级的舞台。
当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昔日学生的身影,施徐生内心的骄傲与欣慰难以言表。支教回来后,他每学期都给全班50名孩子每人买一本《语文》辅导教材。每隔一年,他都要去凉山走访那些他教过的孩子和结对帮扶的孩子。
助学促成长大爱聚星河
今年以来,又有两名志愿者加入了“希望工程”帮扶团中,准备结对帮扶凉山孩子。
在大凉山支教的过程中,施徐生发现,汇聚社会力量,方能托起更多山里娃的梦想。个人力量终究有限,他积极组织爱扬志愿者协会的伙伴们,成立了爱扬“希望工程”帮扶团。
施徐生团队不仅和大凉山四县六个学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持续助学,还坚持向中国石化定点帮扶县——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等地区的孩子们捐助图书、文具、衣物等物资,竭力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024年暑假,喜讯传来:团队持续帮扶9年的一位大凉山贫困单亲家庭学生,成功考入西南石油大学!心怀感恩的孩子利用暑假专程奔赴扬州,向长期结对帮扶他的志愿者们表达谢意。
“帮扶的孩子中,已经有9名考上大学。看到孩子们成长成才,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施徐生欣慰地说。
施徐生的善行如春风化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目前,他的“援爱朋友圈”已经扩展到了苏州、无锡、南京、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燕山石化、北京石油、天津石油、江苏高速等央企职工参加了他的“希望工程”帮扶团,众多企业和个人在施徐生的感召与组织下,纷纷向凉山和东乡的孩子们伸出援手。仅2024年,就有10批、40余箱满载爱心的书籍衣物,跨越千山万水,送达彝族和东乡族孩子们的手中。
26年来,做过多少好事,施徐生自己都数不清。今年已经62岁的他,依旧在公益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在爱心传递中,我收获了无数感动和力量,这将伴随我继续前行,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施徐生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秦蕾 徐博誩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