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14年来大连各级工会共资助5800余名劳动者走进大学课堂 为劳动者“求学圆梦”撑起一片天空

发稿时间:2025-09-10 14:56:00 来源: 工人日报

  “真像做梦,风里雨里跑了这些年,还能有坐进教室的机会。”39岁的沈阳黑曼巴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外卖配送员胡云平说。今年7月中旬,他以优异的期末考试成绩,结束了基础会计、经济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学习。

  2024年9月,胡云平通过大连市总工会开发的小程序,在线报名了大连工人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额资助计划中的一员。据统计,14年来,大连市总工会及各基层工会累计资助像胡云平这样的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800余名,帮助他们“圆梦大学”。

  一份报告催生的果断决策

  2009年,大连工人大学一份成人教育调研报告引起大连市总工会党组的关注重视:大连市60余万农民工中,44.5%渴望学习培训,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实现者不足15%。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因技术工人短缺,技能人才缺乏,成为发展瓶颈。

  面对数据背后的群体困境与发展需求,大连市总果断决策,由工会全额出资,资助优秀农民工上大学。同年8月,《关于资助优秀农民工上大学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下发。凡企业生产经营骨干、贡献突出、获市级荣誉、工作满3年的农民工工会会员,经单位推荐并通过成人高考,即可获得大连工人大学全额学费资助。

  大连工人大学校长包川介绍,当时国内尚无先例,工作人员往返于沈阳、大连,到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最终得到了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教育局的支持,并正式批复:同意大连工人大学2009年度计划单列招收200名在大连工作的农民工工会会员,开展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确定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工商管理6个专业。

  2009年10月,来自大连市46家企业的542名农民工参加了成人高考,迈出走向大学校门的第一步。大连市总还特地为农民工考生争取到了降分20分录取的政策,增加24个录取名额,使首期学员达到224名。

  2010年3月1日,首期农民工大专班正式开学,来自不同企业的农民工学员走进了大学课堂。农民工张伟立曾两次考上大学,却两度因家境贫寒辍学。大连市总帮他圆了大学梦后,张伟立用两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大专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

  从“200人计划”到“全额全覆盖”

  从2009年计划招生200人,到2019年不再区别计划内外,所有录取的农民工均由大连市总全额资助,资助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加,资助金额固定为学费5000元。

  2023年,大连市总扩大资助范围,将从事快递、外卖配送或货车、网约车营运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纳入资助范围。当年政策一经发布,便吸引了32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报名。经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18人。

  大连市总工会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劳动者的工作特点,大连市总调整了传统集体报名方式,例如胡云平通过的小程序网络报名,一步到位确定他的工会会员身份以及所属工会组织和上级工会组织,不需要填写纸质报名材料再由所在工会逐级盖章确认。

  资助形式上,大连市总不断更新创新,让更多企业及基层工会参与到出资资助行列中来。学费资助方面曾分为“困难”和“优秀”两个标准。对困难农民工,大连市总资助全额学费;对优秀农民工,大连市总和农民工所在企业工会各资助学费的50%。2016年,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会员资助力度,凡是企业工会推荐被大连工人大学录取的优秀农民工均由大连市总资助学费。

  针对农民工学员工学矛盾问题,大连工人大学在2020年推出线上学习平台,学员可通过集中学习、收看直播录播课程、在线提交作业、在线答疑等形式进行学习并完成学期考试。2024年,大连工人大学开放“大连工匠学院”线上学习平台端口,根据学员专业提供技能提升课程,引导学员参与平台开设的“大连工匠讲堂”。

  5800余名劳动者走出大学

  当受资助的农民工大学生们回到工作岗位,他们也在所属企业的生产、技术革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7年,李滨来到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劳务工。工会资助他攻读机械制造专业后,他将课堂知识转化为革新利器:优化了新产品编程调试,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因此转为正式员工。荣誉也接踵而至——大连市劳模、中国一汽劳模、大连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没有工会那笔学费,就没有今天的我。”李滨感慨道。

  在大连港奋斗30年的张文波,从装卸工成长为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工会资助的大学文凭让他成为有文化、懂业务的新生代码头工人,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务工青年孙广龙在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期间,带领团队攻克汽轮低压外缸制造难题。如今,胡云平已成长为配送站点的站长,获评大连市劳动模范。在他的带动下,外卖骑手直接或间接加入工会300余人。

  有人获得大连市“优秀班组长”称号,有人在第七届“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获得提名奖,还有人在大连市“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中拿到名次,更有人参与了国家级课题的研究……5800颗“星星”在工会撑起的天空下,照亮自己的未来,成为大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