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山城“莎姐”:20年“护苗”向阳而生

发稿时间:2025-09-23 15:50: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在重庆,“莎姐”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名字。当梅玫和同事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开始组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时,他们守护未成年人“向阳而生”的征程自此开始。

  作为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的力量,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坚持以“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联动开展矫治帮教、综合救助、普法宣传等工作,用法治温情照亮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

  创新

  “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建立起源于办案中的一个偶然想法。

  2004年,刚进入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梅玫参与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的庭审,被告席上男孩哭诉道:“如果我知道这是犯法,我一定不会这么做啊!”

  男孩的声泪俱下让梅玫陷入了思考。“如果能在未成年人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给予他们及时的法治教育,将会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重要作用。”梅玫说。

  于是,梅玫与其他6名检察官自发组成了一个小组,利用休息时间,在区检察院官网上建立未成年人工作网页,发布讲解未成年人相关法律问题的博客,其中还设置了一个留言板块,统一用“莎姐”的“网名”与未成年人和家长们沟通交流、答疑解惑。

  一个月后,“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在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诞生,这标志着重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让普法更加生动,梅玫又主动担任起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的法治副校长,每月定期义务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法治课。

  梅玫还组织创立了首个“莎姐”法律社团,通过观看法治电影、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不拘泥于“就案办案”,20年来,“莎姐”发扬创新精神,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拓新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为避免“二次询问”,“莎姐”龚珊等检察官在重庆市中医院创立全国首个省级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为孩子提供温馨、安全的环境,还通过心理干预、医疗救助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人生阴霾,其“一站式”示范点建设标准被最高检向全国推广;

  “莎姐”王莉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时,发现系父母教育不当所致。她“思前想后”,研发了“家庭成长风险防控一件事”模型,2024年11月,该应用在重庆上线;

  ……

  一项项创新,有力“弥补”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短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顶顶“保护伞”。

  大爱

  2018年1月,涪陵区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身亡。其妻子几年前已因病去世,留下无依无靠的三姐妹。

  3个孩子往后的人生该怎么办?“莎姐”李非白和同事主动向公诉部门要来案件卷宗,反复走访,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她们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减免了三姐妹的学杂费、餐费,争取到每人每月1000多元的生活补助。

  到这里,案子按程序已经结束,但李非白的关心却并未停止。

  后来,李非白察觉监护人有侵占、私分赔偿款的动机。于是,她立即向法院致函,暂停发放剩余80多万赔偿款,并建立由检察官及监护人共管的账户,将属于3个孩子的部分赔偿款存放到这个账户里。

  “那段时间,孩子的亲属认定了我们要贪他们的钱,情绪非常激动。”李非白回忆,他们甚至将两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丢在检察院门口。

  看着两个无家可归孩子的可怜模样,李非白就当起了她们的“临时妈妈”。然而,面对两个年幼孩子的‘爷爷和姑姑是不是不要我们了’的疑问,在法庭“舌战”中都从不落下风的李非白却一时语塞。她在心中暗下决心,要做站在她们身后的人。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也是国家的,如果监护人侵犯被监护人的利益,检察官就要站出来,代表国家保障孩子的利益。”李非白坚定地说。

  现在,三姐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记者来到三姐妹的家看到,窗台上的绿植生机盎然,墙上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分外显眼。

  “这是我母亲生前一针一线绣的,她最看重家庭幸福。”大姐笑着说,如今,这一愿望早已成为现实。

  对待每个孩子,“莎姐”都很上心,也很用心。20年来,她们用“大爱”守护公平正义,做孩子们坚强的后盾。

  传承

  “莎姐”成为全国知名未检品牌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检察官的接续努力。

  当孙文静从师父吴健手里接过那些沉甸甸的卷宗时,她感受到“莎姐”二字的分量。

  “师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孙文静说,2022年,罹患肝癌的师父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仍在出庭。

  “他将自己曾经作出不起诉后帮教的140余名未成年人的案件材料分别交给了我和部门里的其他‘莎姐’,让我们继续跟踪和帮助。”孙文静说。

  至今,10多年来,这些孩子无一人再犯罪。

  “对每个孩子,师父都不放弃,一旦发现这些孩子身上有不良习惯,他总是像一个老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反复教导。”孙文静说。

  接过师父的“接力棒”,孙文静将100多名走岔了路的孩子带回正途。

  在一代又一代“莎姐”的努力下,无数迷途的孩子回归正道。来自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莎姐”共帮助5000多名迷途孩子走出阴霾,其中200余人考上大学。

  “只要涉及未成年人,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是“莎姐”检察官代代相传的信条。20年来,“莎姐”始终用爱彰显法治温度,以法育人、以爱润心,德法相伴,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写下生动的注脚。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