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洛阳涧西区有了“小急难”新解法

发稿时间:2025-09-27 09:20:00 来源: 《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余嘉熙)社区大门损坏维修费难落实、老人突发困难无即时帮扶、老旧小区杂物堆放场争议难解……这些看似“不够立项标准”却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小急难”,如今在河南洛阳市涧西区有了新解法。自启动社区慈善基金试点以来,涧西区通过构建“小额募集、精准使用、透明管理”的“微基金”模式,让慈善力量下沉基层,已在14个办事处112个社区实现全覆盖,以“众筹”之力解“众愁”。

  “我们不是替代政府或大型慈善机构,而是填补民生服务的‘缝隙’。”涧西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慈善基金的核心特点是“小而精”——资金多来自居民、辖区企业及合伙人的小额捐赠。

  武汉路社区作为首批试点之一,用多个“微项目”印证了基金的价值。该社区下辖的西城美苑小区,曾因一块空地的用途引发物业与居民争执,最终沦为杂物堆放场。2023年,社区从慈善基金中支出288元购买花苗,发动居民清理杂物、共同种花,昔日“矛盾点”变身社区花园;

  另一个小区因燃气管道入户处窗户未封闭,每逢下雨雨水漫进楼梯间易致居民滑倒,社区协调基金出资2400元,再动员84户居民每户出资15元,为6个单元加装窗户,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这些事花钱不多,但没基金支持,社区可不好办。”武汉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静坦言。

  资金从哪里来,是基金持续运转的关键。涧西区明确了5大募集渠道:社区扶老助困等公益项目募集资金、市集义卖等公益活动合理收益、邻(乡)里中心嵌入式服务运营主体自愿捐赠的合理收益、辖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赠、市、区慈善机构配捐。在此基础上,各社区结合自身资源探索特色路径,让“小额资金池”不断扩容。

  “钱要花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这是涧西区社区慈善基金的使用准则。据洛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基金主要投向扶弱济困、助老帮扶、和美家园建设、志愿服务四大领域,每一笔支出都需经过居民参与、民主协商、公示公开的流程。

  在武汉路社区,基金购置了保温箱、小推车,支持“为老送餐”项目,30余名居民志愿者定期为60多位不便下楼的高龄老人上门送餐;青岛路一社区某小区门禁损坏后,社区采用“基金补一半、业主出一半”的方式,快速修复门禁保障居民安全。

 

责任编辑: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