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95后上海“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吴豪向人民建议征集箱提交的建议信被采纳,成为上海引入公众参与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一个缩影。近日,“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十五五”规划市民大家谈活动再次举办,5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共议未来。
“今年,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广大市民群众参与进来、表达想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肌理,征集成为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助力上海编制出落实国家战略、符合上海实际、彰显时代特征、体现人民意愿的高水平规划。”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黄红表示,人民建议征集是倾听人民呼声的重要渠道,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开门编规划”,是上海创造的好经验。
据介绍,“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开展以来,上海线上“随申办”、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均开通规划建议征集专窗,线下举办77场“面对面”的市民圆桌会,深入社区、校园、楼宇,聆听1900余名市民代表的心声和期盼,共收到群众建议1万余条。
“无论是指尖上的建言,还是面对面的提议,都为编制高水平规划注入了丰富、鲜活的视角和思路。收到的群众建议,将逐一梳理后转交相关部门,推动吸纳进规划编制、融入政策举措。”上海市信访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盖博华表示。
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上海泽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刚特别关心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基石。他举例说,家里的孩子在校外花几万元上兴趣班学习编程,3个月后,孩子只掌握了一些程式化的编程“套路”,并非真正懂得其中的逻辑和原理,这让他感到非常担忧。
张元刚认为,当前全球AI教育正飞速发展,上海作为科创高地,除了要吸引高层次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具备AI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抢占未来制高点。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尽管上海通过热线、问卷、医校合作等举措,构建了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干预”网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陈发展看来,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仍是一个系统工程。
陈发展建议,学校应该设置学生心理健康的分级管理体系,以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程度,做到防微杜渐;进一步完善“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合作机制,建设“开在学校里的医院”和“开在医院里的学校”;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保障,提升医保支持力度,一起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青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二学生吴昊琪展示了该学院人民城市研习社围绕“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记者注)滨江空间展开的调研成果。“我们发现年轻人更倾向于具有潮流氛围、社交属性、体验感强的区域,对于仅满足基础休闲功能的岸段,去的意愿较低。”她建议,“十五五”期间,可围绕“特色IP、智慧赋能、两岸联动”提升滨江空间品质,让“一江一河”成为展示上海活力和魅力的金色名片。
吴昊琪还提到,在调研走访中,他们听到不少市民提到“过江难”的困扰,进而提议开通“水上巴士”项目,优化航线设计并融入文化元素,进行多点位停靠,以满足更多出行需求。
针对吴昊琪提出的建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目前“一江一河”贯通里程达100多公里,为市民提供了大规模的滨水空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五五”期间,滨水空间建设的重点会从原来的空间载体建设转向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结合工业遗存和现有公共设施,打造一批滨水空间的新兴消费场景;通过小程序等途径整合资源,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公共设施服务;结合新片区的规划,布点新的水上码头等,“水上巴士”的愿景或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