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浙江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正经历着一场暖心变革 零门槛、零拒绝、同待遇,在浙随迁子女实现无忧入学

发稿时间:2025-10-24 14:39:00 来源: 《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从温岭“兜底”服务解决跨省转学难题,到乐清设立企业嵌入式教育服务站,再到杭州推动入学申请公平透明……在浙江,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正经历着一场暖心变革,切实破解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今年初,在浙江务工的“新温岭人”方燕燕一家迎来了一件喜事——孩子顺利转入当地学校,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孩子读书有了着落,我就安心了。”方燕燕感激地说。

  方燕燕在温岭务工10余年,此前,孩子一直留在老家河南上学。“一直以为跨省转学很麻烦,是温岭市教育局的‘兜底’服务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温岭的“兜底”服务是浙江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生动实践。202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并将其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预计今年新增公办普通高中新生学位2万个。

  为入学失败“兜底”

  “可以了,你们回去等学校入学通知吧!”今年2月,在温峤镇务工多年的马福明,在温岭市教育局完成了孩子的转学手续。他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真是帮了大忙了!”

  马福明来自甘肃广河县,他的大孩子在温峤二小读四年级,而老二在老家读二年级。为了不错过孩子的成长,夫妻俩决定将老二也带到温岭。然而,他们联系了温峤周边的几所小学,得知学位都已满。正当他们焦急万分时,温岭市教育局发布了转学通知。马福明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咨询,没想到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两个孩子还能在同一所学校就读。”

  在温岭市,类似的场景已不是新鲜事。温岭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杜强建解释说:“虽然学校二年级的学位已满,但可以根据浙江省‘长幼随学’政策,向上级部门申请增加一个学位。”

  近年来,随着温岭市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持续扩容升级,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接近50万人,其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也不容忽视。

  据了解,2025年春季,温岭市共释放了2755个公办学位,其中初中470个,小学2285个。然而,由于学位分布不均、家长信息不畅等原因,仍有部分随迁子女未能顺利入学。得知这一消息后,温岭市教育局在省内率先推出“兜底”服务,为未转学成功且持有温岭市居住证的随迁子女提供安排就读服务。

  在基教科开设的专项窗口,家长仅需携带户口簿及居住证,即可现场办理随迁子女的转学申请,最快当日完成入学,有效消除中间环节信息壁垒,打通随迁子女享受公办义务教育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要把服务靠前,填平区域学位差异、消除信息障碍,让每一名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都能有学上。”杜强建说。

  就近入学省心省力

  2024年,在台邦电机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浙江省首家企业嵌入式教育服务站揭牌成立。这是乐清市围绕《乐清市教育系统入企服务行动方案》,推进教育入企服务的实践之一。据介绍,两年内,乐清市教育局走访大型企业12家次,定向接收大企业员工子女集体申请,按就近原则予以统筹解决。截至今年9月,乐清已实现随迁子女入学转学760人次,教师入企家访20场、出访5000余次。

  “以前骑电动自行车送儿子上学要40分钟,现在步行10分钟就到了!”来自安徽、在乐清务工的李国强感慨道。此前,他家与孩子学校相隔10公里,接送不便,现在孩子顺利转入附近的乡镇学校,彻底解决了他的难题。

  为进一步就近配置优质学位,乐清市教育局持续投入财政经费和教育装备,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改善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公办学校办学条件。今年6月,当地投资上亿元在经济开发区建成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乐清经济开发区学校,全部面向随迁子女招生。2024年至2025年9月,相继建成5所学校,为周边工业园区随迁子女提供学位7020个。2025年新建在建学校4所,预计新增学位6060个以上。

  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向分流学校倾斜。通过组织骨干校长、名师工作室、教研员等师资力量下沉帮扶,确保管理、教学、教研“三位一体”整体提质。逐步深化乐清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相关工作,破解“差异、活力、运行”三大难题,实现教师轮岗、专业发展、激励保障“三机制”全域覆盖。

  入学申请公开透明

  “孩子还没来杭州,转学申请已经办完了。”王小敏年初从老家来杭州余杭区务工,最担心的就是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转学手续复杂,耽误入学。没想到通过“浙里办”提交了居住证、务工证明等材料后,很快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通知,孩子被分配到了附近的公办小学。“等孩子下个月过来,直接就能上学,太省心了!”

  今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发布重磅政策,全面落实教育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要求,明确流动儿童在杭义务教育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权利。这一新政无疑为在杭务工家庭送上“定心丸”。

  早在2020年,杭州就全面推行积分入学,父母一方持居住证积分即可申请,积分高者优先录取。积分规则透明,按“住房、居住时长、社保、基础积分”等排序,确保公平。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杭州录取随迁子女近2.9万名,占比超五分之一,今年将实现持证农民工子女100%公办学位覆盖。

  通过“阳光招生”“招生直通车”等便民服务,杭州保障流动儿童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并可在杭就地参加中高考。困难家庭子女可享受“应助尽助”,课后托管、“长幼随学”等特色服务同步推进。

  针对困境流动儿童,杭州建立“户籍地+常住地”跨域联动机制,协助申请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并提供临时救助、监护保障等支持。此外,卫健部门还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疫苗接种、签约医生服务及医保参保绿色通道,确保健康权益。

  到2026年底,杭州计划建成“五位一体”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形成政策集成、数字赋能、服务精准的“杭州模式”。未来,杭州将培育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发展慈善基金、公益项目,打造“一地一品牌”的儿童友好社区。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