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秭归县千将坪村,乡村医生梅春雷的药箱里有12张手绘地图。地图标注着383户村民的大致位置和基本健康状况,如“老”代表老年人,“高”为高血压,“糖”是糖尿病。梅春雷不是千将坪村人,调岗到该村后,为尽快熟悉相关情况,他用2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一遍后制作了这些地图。(据《人民日报》11月18日报道)
一张张记录村民住址和健康信息的手绘地图,是一位乡村医生的工作“导航仪”,更是他责任担当与服务温度的生动注脚。面对陌生地理环境和全新服务对象,梅春雷用耐心逐家走访、用真心了解村民健康需求。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村医与村民的心理距离,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民生服务的成效,取决于服务的温度,在于能不能把满足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
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一个个像梅春雷那样认真负责的乡村医生,需要一张张充满责任与温度的“健康地图”。这就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善用科技赋能、完善基础设施,也需要在政策、资金、机制等多方面用力,进一步优化村医培养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多保障。如此,就能让“健康地图”式的责任担当与服务温度成为乡村医疗服务的常态,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