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公益

公益新闻 >> 正文

邯郸市复兴区织密服务网,让养老、托幼服务安全便捷 呵护“一老一小”,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发稿时间:2025-11-25 13:32:00 来源: 河北日报

  一碗热乎饭,托起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规范托育服务,让年轻人不再为“带娃难”焦虑——近年来,邯郸市复兴区聚焦“一老一小”织密服务网,让养老、托幼服务安全便捷,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感。

  社区食堂暖胃暖心

  服务中心让养老变“享老”

  红烧肉炖土豆、蘑菇炒肉、醋熘绿豆芽……11月6日12时许,复兴区沁河小筑社区食堂内菜香四溢,老人们正在就餐。

  2024年初,沁河小筑社区食堂正式营业,每天中午提供三荤三素两汤的套餐服务。套餐市场价每人12元,60岁至79岁老人每人10元,80岁至89岁老人每人6元。

  “来这里吃饭的八成以上是老人,我们在烹饪时尽量少盐少辣、注重软烂,还会根据季节调整菜品,让老人吃得舒心又健康。”食堂负责人王茶召介绍,对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工作人员送餐上门,让老人在家中就能吃上热乎饭。

  社区食堂能办长久,需要找到公益与盈利的平衡点。“一减一加”让沁河小筑社区食堂找到这个平衡点:政府减免房租,对厨房设备更新改造进行补贴;食堂增加包间点餐服务,实行亲民价格,吸引中青年群体消费,增加收入。

  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今年,复兴区创建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20家。

  同时,该区采取多种措施,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

  11月6日10时,复兴区百家村街道六二社区共享福智慧社区服务中心理疗室内,10余位老人一边唠家常,一边使用社区今年引进的智能理疗设备进行理疗。

  共享福智慧社区服务中心位于六二社区北岗院。北岗院有40多年历史,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七成,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曾经是社区一大难题。

  今年3月,六二社区引入青岛共享福专业养老机构,将闲置厂房改造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包含理疗室、团购超市、文体休闲区、党建活动室、红动剧场等。

  针对老人占比高的特点,六二社区推行“以老养老”模式,发动有能力、有意愿的老人组建“红管家”银龄志愿者先锋队,开展互助养老。

  “我们推行‘6+N’服务模式,包括助医、助餐、助急、助洁、助浴、助行六项基础服务,再加上兴趣课程、技能培训、日常维修、探访关爱等拓展服务,为老人提供基础生活保障。”六二社区党委书记杨红表示,通过“党建+社工+养老机构+志愿者”一体化养老模式,社区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目前,复兴区已培育4家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使用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有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同时,该区为辖区内104户特殊困难及高龄老年人家庭完成地面防滑、高差处理等适老化改造。

  据介绍,为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该区将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目前已培训护理员、管理员等从业人员6期100余人。

  规范托育服务

  缓解年轻人“带娃难”

  “来,放心跳,老师扶着呢”“慢点跑,注意脚下安全”……11月6日9时,在复兴区宏跃托育园户外场地上,十几名小朋友在老师照看下开心地玩耍。

  “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运动时间,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宏跃托育园园长邰心然介绍,该园是一家社区嵌入式托育园,主要为0至3岁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除全日托、半日托、周末托、临时托外,还提供入户早教等服务,目前有托位100张,配备19名教职工、13名保育员,能够满足周边多个小区居民的托育服务需求。

  “送宝宝来托育园,缓解了育儿与工作难以兼顾的问题。”居民严韶森说,她是一名高中教师,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两年前孩子出生,夫妻俩开心之余,也遇到了孩子看护难题。今年7月,从网上看到宏跃托育园的介绍后,她趁着暑假带孩子来感受了一段时间,如今孩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近年来,复兴区通过政策支持,利用社区幼儿园现有场地、师资等资源开设托班,降低运营成本,除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外,还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办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形成“一社区一机构”服务网络全覆盖。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兴铸管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让职工早上带娃上班、傍晚接娃回家,化解年轻职工“带娃难”。“楼上办公、楼下托娃”的模式,既省去家长接送时间,又方便他们在工作间隙随时了解孩子情况,缓解育儿焦虑,实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为完善托育服务标准体系,复兴区加强监管,规范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营,推动托育服务从“有”向“优”升级。目前,该区注册备案托育机构19家,每千人口托位4.61个,超额完成“十四五”每千人口托位建设任务。

责任编辑:陈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