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如何提高队伍整体素养?怎样开展高质量教师培训?希望工程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教师队伍。
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较多: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参加专业培训机会有限、接触新理念新方法的途径较少,使得他们难以快速取得教学水平的提升。
汇聚社会各界公益力量,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近年来,希望工程通过教学培训、资金支持、激励宣传等各类公益形式,坚持用行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助力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帮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点亮烛光,为乡村教师成长赋能
教育不仅能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更能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带来希望。扎根乡村教育一线,无私奉献近30年,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板蚌乡麻栗小学乡村教师张忠明的事迹,在“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十年回顾暨第30期“烛光课堂”开班仪式现场,获得阵阵掌声。
“时间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希望孩子们多学知识,改变家乡,改变‘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张忠明说。
以前当地群众生活困难,还在当代课教师的张忠明经常为学生垫付书费学费,“那时一个月工资仅70元,只要孩子能上学就行”。
外面来的老师,很多都待不住。张忠明有机会出去,他却放弃了,“我家就是这里的,我要守在这里”。这些年,他数次去学生家里家访,“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读书无用论’思想根深蒂固。‘反正以后我们也是当农民的,读不读书无所谓’,很多孩子到初中就跟随父母去打工了”。
家长的观念和孩子们无知的话语深深刺痛了张忠明,他立志改变当地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认识。
让张忠明高兴的是,来学校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原来的校舍无法容纳那么多学生。张忠明没犹豫,“建学校是为了自己的家乡,也是为了子孙后代”,2012年、2016年他两次捐赠自家使用的土地支持学校扩建。
今年,这名从教近30年的乡村教师入选“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获得了一份沉甸甸的奖励——第十届“烛光奖计划”奉献奖。
在全国范围内推选资助一批优秀乡村教师,采取资助、培训一体的运作模式,支持教师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自2013年“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发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已资助和奖励了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3800名优秀乡村教师,投入资金超4700万元。
入选“第十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的优秀乡村教师还能参与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从思政课堂、管理能力提升,到科技赋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完备齐全。来自五湖四海的乡村教师,终于有机会现场聆听专家大咖的授课。
中央党校专家的思政课带领乡村教师回溯历史,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领导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和推广举措的解读,让老师们备课授课有了抓手;资深心理咨询师为老师们传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让他们觉得受益匪浅;和第七届“TCL希望工程烛光计划”创新教师获奖者、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天壁完全小学校长陈勇交流,让老师们倍感亲切。
张忠明一节不落地听完了所有课程,“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短短一周的培训,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搭建起交流的桥梁。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开阔了思维和眼界。
“我将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乡村学生更好地成长。”张忠明说。
同时,各级青基会积极开展乡村教师研修、深化教师培训,为乡村教师提供新助力。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老师,希望豫见你”易道公益项目,精准服务县域教育发展,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每年组织教师开展3期专家入区教学培训,帮助乡村教师更好地理解统编教材,并选取部分优秀乡村教育者走进北京重点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教案教学设计”跟岗培养,用一年时间在一个县域深入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充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扎根基层,为乡村教师队伍赋能,让乡村教育强起来,让农村孩子“上好学”。
为爱添色,让乡村美育课堂更专业
为了让乡村孩子实现彩色梦想,河南南阳的教师王天锐踏上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修行路”。王天锐说:“为爱添色,我想把更多希望和美好带给乡村的孩子,让新的梦想开花结果。”
在“为爱上色”快乐美术教室公益课堂上,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乡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怀揣乡村美育的赤诚之心,开启了为期5天的培训之旅。
为了将更专业的美育知识带回乡村,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授课导师辜敏觉得:“只有拥有发现美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教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美育的未来,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
非遗竹编、水彩画、水墨画、剪纸……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在体验中收获满满。“这次培训让我收获良多,在新课程标准下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也认识到了观念和思维的重要性。”来自四川邛崃的美术教师张伶在课程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
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美术教育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乡村,美术课程被边缘化,缺少有力的师资力量是乡村地区美术教育贫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强化美育这一教育环节,自2009年起,“为爱上色”快乐美术教室公益项目通过美术培训为乡村教师赋能,帮助乡村教师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拓宽思维。他们将在培训中获取的前沿美术知识带回学校,教授更多学子。
来自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张家湾希望小学的教师田悦,在2022年参加过“为爱上色”美术教师培训,如今她已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教学中。“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又服务于乡村,却从未站在艺术层面上好好欣赏乡村独特、淳朴的美。‘为爱上色’专业化的美术培训,帮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欣赏身边的美,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田悦说。
美育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多样的审美活动,充盈孩子们的情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
多觉联动教学法、课堂律动的设计、体验式学习、小学合唱音准的形态化训练、学校合唱团的组建、礼乐弦歌四弦琴的演奏方法……在第492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上,来自辽宁、浙江、福建、云南4个省份的54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讲座、工作坊、现场学习、小学音乐课观摩、专家现场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
“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在上音乐课时的很多固定思维,老师教学中加入律动、音阶和声等内容,使音乐更加直观形象。”来自福建的教师曾庆堤感慨。辽宁的教师姚超也觉得,音乐教育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教育是一条很长的路,学生如此,师者更是,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打造更好的课堂体验,守住本心,一往无前”。
课程告一段落,辛勤的园丁踏上归途,他们将以全新的美育课堂为沃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关于音乐和绘画的种子,静待美育之花绽放。
守护心灵,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中的短板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总觉得孤独”“我感觉父母很陌生,他们每次来电话,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乡村学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的交流等因素,这些孩子更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甚至产生沟通障碍等问题。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给予学生关心关注。加快培育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开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程,是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中的短板”、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如何让心理教师的工作被重视、被看见,让心理学知识在乡村学校得以普及?希望工程汇聚各类社会公益力量,为这项事业坚持了10多年。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到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乡村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先后接受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方面的培训。
为提高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农村青少年、特困学生及问题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帮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2020年起,启动了“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计划”,以乡村教师为纽带,在云南兰坪县、河北滦平县两县打造集乡村教师培训、希望工程特色心理课程进校园、线上跟踪管理、落地活动成果展示、制定激励机制、项目评估六位一体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为乡村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种子教师,推动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带动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2024年8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团兰坪县委、兰坪县教育体育局联合承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提供专业支持的“关爱心灵·筑梦未来”——希望工程心理健康乡村教师培训班在兰坪县城区第二完全小学顺利举办,兰坪县各中小学的168名专兼职心理健康乡村教师参与培训。
在为期3天的线下集中培训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围绕“积极心理学”这一核心理念,精心设计诸多精品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传授前沿心理教育知识。培训特别增设互动环节,鼓励受训教师分组讨论、分享经验,锻炼受训教师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处置能力,识别心理困扰、实施科学干预等关键技能。
云南希望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紧密围绕青少年实际需求,依托公益慈善力量,持续深化实施各类针对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探索更多元化、精准化的公益服务模式,为青少年搭建更加坚实的成长平台,点亮希望之光,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勇敢追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1日 01版